终在原地张弛有度地调整着,视线横扫一圈,又再横扫回来——却不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传球目标,而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自己的外接手跑动到位,同时用自己的动作迷惑防守二线的判断。
一秒。
两秒。
三秒。
四秒。
纽约巨人的进攻锋线为小曼宁留下了充足的观察时间,然后防守二线和外接手们也陆陆续续顺利到位,而置身于扎实口袋保护之中的小曼宁依旧没有紧张或者慌乱,有条不紊地完成调整,而后传球。
蹬地。转身。挥臂。出手。
整个传球动作一气呵成,传球力量全部灌注在橄榄球之上,然后就可以看到橄榄球划出一道惊心动魄的弧线,朝着球场深远区域飞翔而去。
瞬间,就可以看见整个球场之上,白色身影与蓝色身影交织在一起,蓝色光影就如同浪涛一般重重地撞上一堵白色的堤坝,密集而坚固地堤坝强有力地将所有巨浪全部封堵下来,耳边传来轰鸣之上。
提前识破进攻组战术意图的防守组,轻而易举抢占上风,并且占据绝对优势!
但是!
就在此时,一个深蓝色身影突兀地出现在了球场中央,并不是深远区域,而是绿湾半场三十五码左右的位置,沿着右侧边线快速前行推进之后,一个内切进入中央地带,然后就这样突兀地横向拉扯过来。
普拉西克-布瑞斯!
目标是进入任意球区域,而不是直接达阵绝杀——最后的关键时刻,考夫林还是选择了成功率更高的战术,“万福玛丽”还是太过困难。
从这里就能够看到考夫林的考量:
其实,绿湾包装工的防守非常具有层次,从短传到中传再到长传,一层一层推开,层层设置栅栏,陆一奇也充分考虑到了纽约巨人放弃“万福玛丽”的可能;而考夫林则利用假跑真传来制造出一个错位,然后所有接球球员全部直线前冲地切入红区之中,把绿湾包装工不同层次的防守球员全部推入红区,如同推土机一般,最终也就在中传区域的中央地带清理出一片无人区。
然后,伺机而动的布瑞斯就从外侧切入内侧,制造出空档。
当然,考夫林也没有期待着“完全空档”,但至少,这样的战术能够让布瑞斯赢得一对一单挑对位的机会。
此时,布瑞斯切入中央地带之后所面对的,就是查尔斯-伍德森。
“布瑞斯VS伍德森”。
布瑞斯抢占了先机,他充分利用自己占据进攻主动权的机会,以连续晃动重心的方式甩开了伍德森,赢得了半个身位的优势,然后保持着优势进入中传地带,紧接着就可以看到橄榄球快速下坠的弧线。
踏踏踏。
踏踏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