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2 / 3)

我都看过了,确实有一点像。”

当然,微博下还有一些人在帮余景讲话,说根本不是文风的问题,是余景的文笔进步了。还有余景的粉丝反驳,难道世界上就只有故言可以写散文,别人都不能写了吗?

余景十分气愤,没想到别人这么快就发现他的文风是学故言的。而且凭什么说故言的文风是故言独创的,说不定故言也是模仿了别人,只是现在没被发现而已。

这时,余景看到了故言的《破橙》。他发现《破橙》与故言之前的散文完全是两个类型,不知道的人,还会以为是两个人写的。在这么短时间里,一个人的文风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而且,从《破橙》可以看出故言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很多。余景知道写作要再上一个阶梯,不是这么容易的。余景自己琢磨了这么多年,还被困在原有的模式里。故言再厉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进步这么大。

之前余景就怀疑故言隐藏年龄,不像是个大学生。再加上故言的文风转变这么大,余景认为故言很有可能是找人代笔的。

余景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能性越大,故言背后说不定还有一个团队。

故言的年龄,故言的背景,故言的作品,都是团队包装出来的。故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团队找资深写手来写的。这样一些问题也有了答案,为什么故言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而且文风在短时间内有所变化。

余景继续猜测,青芽说不定也在里面分了一杯羹。青芽隐瞒故言的年龄,营造出她是一个大学生的假象,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让更多人来买《青芽》。

想到这里,余景决定揭露故言的假象,他不希望读者们一直被蒙骗在鼓里。

当天晚上,余景在微博上注册了一个小号“匿名知情人”,他把自己所有的猜测都写了上去,并有一个响亮的标题。

“故言疑似代笔!”

这条长微博中以一个知情人的身份详细写下一封致当红作者故言的匿名信。故言从不露面,只接受纸媒采访,她的文章中任何写作手法都信手拈来,文风成熟到根本就不是一个大学生能做到的!

长微博中还对故言发出了连环提问。

“故言的马甲下是否是一个写作多年的资深作家?”

“故言的神话是否是青芽杂志一手制造的谎言?”

“……”

最后,知情人敲下了一句最想说的话。

“希望故言能够站出来,告诉大家你到底是不是代笔。”

作者有话要说:  上次有读者说多写小剧场。

顾因:龙先生是谁?

祁深:在人间没什么事干,顺便把每个领域的第一全拿了。你喜欢吗?

顾因: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