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
所以他们不得不抱团,以免被欺凌。
但事实上,广安县虽说有部分人对他们不友善,但大部分人还是并不会驱赶他们的,有一些人还会帮助他们。
城中大户人家的粥棚已经建起来,早的都已经施粥六日了。
言夙倒是没有施粥,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不熟练,想跟风也因为粥棚数量不少了,再过多也是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是光是施粥,流民的生存一事也是治标不治本。
要想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让流民能够安身立命。
言夙还记得三国之间,有一个不明文的规定,那就是互相之间接纳百姓落户。
想当初他还是这一条例的受益者呢。
所以,现在他要做的,就是给孤寡的老人与幼儿片瓦遮头,给身体尚算强健的人,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改变他们的流民身份后,用他们的美好生活去吸引其他两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百姓。
背井离乡并不意味着客死异乡,也可能代表着迎接美好的未来。
俗称,挖其他两国的根基。
既然他们不珍惜百姓,那他就替家里的崽崽们全部接受这些人口,壮大己身呗。
作者有话要说:崽崽们:咦,我爹他已经不只是想养崽崽了吗?
言夙:刨土刨坑算什么,我狠起来,连人都往家刨!
第160章
当初三方势力授意下面的人这么做,就是打着削弱别人壮大自己的打算虽然别家也是这么想,而且因为三家大环境差不多,能够收入的人也都是犯事了在家乡过不下去的多。
但是谁管那么多呢?只要能在落户后不惹是生非,那就既往不咎呗。
至于还闹事儿的,那他们也不介意多另外的一项收入。
可他们完全没想到的是,有一天会有一个人打破这个环境平衡。被新帝掌控的齐国,不但打着正统的名号,还有了能增产的粮种,冬日也有新鲜蔬菜了。
这名头流传到另外两国,不管一时信的人是多是少,但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种子是真的。
日后但凡他们有了过不下去,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一天,他们的首要选择怕就是当前的齐国也就是恢复正统名号的武安朝。
而他们越是要将这样的流言蜚语压下,反倒是叫这流言在广大百姓之间私下传播。
沈飞玹也没想到当初自己极力建议言夙搞起来的消息渠道,会让言夙拿去做这种事情。
虽说也不是坏事,但是总让人感觉怪怪的不是?
结果就在沈飞玹慢慢压下这种异样感的时候,言夙的骚操作又来了。
武安朝自先帝过世后,分割三方势力,但事实上还是一家不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