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2 / 3)

的,本章出现的:绫锦院是掌管织紝锦绣的,是平定四川后得到蜀地的锦工百来人才开设了这个院。哈哈,四川人民任劳任怨啊。裁造院就是负责裁剪,文绣院负责刺绣。苏绣蜀绣的技艺在宋朝也已经相当完美,而且审美情趣非常高。皇宫其实是个很大的公司,各部门运作衔接很不容易。

谢谢滚滚红尘的长评,我很喜欢。其实才10万字不到,能被理解的九娘,很幸福。

今天没有小剧场。

赵栩:亲妈,你不管我了?

太初:你且开。

苏昉:点赞。

九娘:我想——吃火锅。

第24章

二月十八,诸事皆宜。

禁中宣祐门以南,是常朝所御的文德殿。

日光沐浴在重檐庑殿的金色琉璃瓦上,一片璀璨。文武官员们早已退散,方才朝堂上的唇枪舌剑暗潮汹涌均已不复存在。

苏瞻缓步走出大殿,站在台阶上,远远的能看见外廊横门北边宰执下马的第二横门。他微微眯起眼,吸了口气。

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今日未能如苏相公所愿,真是对不住了。”

苏瞻侧过身来,凝视着这个故人。大概由于太过熟悉,这几年他并没有好好看过张子厚。他身量不高,依然面貌俊美,只是眉间隐隐的川字纹,和两道法令纹,显得他有些阴鸷。

张子厚微微扬起下巴,他不喜欢站在苏瞻身边,苏瞻太高。可今日他不在意这个。

苏瞻点了点头,他们一直在等张子厚弹劾赵昪,却不想今日早朝被他剑走偏锋得了利。他淡淡地道:“哪里,恭喜侍御史好手段,牺牲一个审官院的小人物,就成全了你。想来你为赵昪鸣不平,为两浙十四州请命,是奔着门下省的谏议大夫而去了。”

张子厚摇了摇头:“子厚身为侍御史,尽责而已。至于以后,自然是官家要微臣去哪里,微臣就去哪里。”他顿了顿,走近了一步,压低声音道:“听闻师弟苏瞩调职返京,是要去做谏议大夫的,子厚怎好夺人之美?”

苏瞻若无其事道:“今上求才不拘一格,我兄弟二人若能同在京共事,必当感怀圣恩,鞠躬尽瘁。如子厚所言,官家要臣子去哪里,臣子自然就去哪里。”

张子厚轻笑:“苏兄说的是,只可惜子厚无胆量学苏兄当年,不惜自污其身,以牢狱之苦搏得中书舍人一职,才白白蹉跎了七年。”

苏瞻轻笑了两声,摇头道:“子厚向来喜欢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你这些年裹足不进,恐怕都怪在苏某的头上了。”他转过身,顺着汉白玉台阶缓步而下。

张子厚不急不缓地跟在他身后,忽地开口:“苏兄这几年算无遗策,若当年也能如此,九娘也不至于含恨而终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