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牡丹亭》里每个角色,都倾注了表演者和观众的情感,这些情感将角色变得复杂丰满……安妮第一次代入“杜丽娘”时,是第一次觉得承受不起角色的人生重量。
《牡丹亭》是汤大家在将一个冲破封建枷锁的爱情故事,男女梦中幽会,继而相爱,醒来后却不能在现实里在一起,杜丽娘因情身死,又死而复生有情人终成眷属。在今天看来真是一点都不新颖,可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歌颂这种故事却是极为大胆的。“杜丽娘”这一角色被各种名旦演绎,谁都有不同的理解,岂会不复杂呢?
所以,代入角色时,给了安妮极大的冲击力。
这种冲击,远远在《九香》的香雪之上,也远在安妮之前所代入的任何角色上!
这份沉重,让安妮精神疲倦到想倒头就睡,却又激动到全身战栗:不管沈铭为何坚持说梨园学戏就是国内最好的演技速成班,他不知道自己的金手指,却歪打正着,类似“杜丽娘”这样厚重的角色情感,正是安妮在寻找的——突破,要靠积累,你能驾驭一个被寄托了太多不同情感的复杂角色时,你再转而去演影视剧的角色,就像拿着神级装备到新手村打怪,真如砍瓜切菜般简单!
当安妮昏昏沉沉,从“杜丽娘”的角色中清醒,她好像多了一些特别的技能。
变成了她的直觉,她的本能……在那种状态下,苏辛的每个动作,每个眼波流转,每句唱腔的微妙变化,对安妮来说都像是原本就会了的东西,只是被她遗忘了,如今又捡起来。
她怎能,不学的又快又好?
不仅仅是记忆力,更不管戏曲天赋的事儿,真的就是金手指给力,才能让苏辛将安妮视为天才,待她的态度越来越和蔼。
安妮无疑想苦笑。
她想提高自己的演技,也是未雨绸缪,担心金手指有一天会失效。
哪知到头来,还是要靠金手指学戏。
那么,她只有拼命吸纳,尽量将金手指带给她的超强代入能力一点点消化,等她适应了有金手指时的学习速度,再尝试剥离金手指时自己的理解……
她学了不久,就能登台开嗓了。
安妮本人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沈铭当然不是在逗宠物,登台开嗓,对每一个学戏的人都是值得纪念的。像苏辛八岁学戏,16岁才被允许登台的弟子,可能会忘记任何一场戏,都忘不了登台那天台下寥寥无几票友的反应。安妮能体会“杜丽娘”的厚重,体会不了戏曲这个行当的厚重。
她本人不在意的事儿,却发现大家都很在意。
在她准备登台开嗓的这一天,从早上起来,苏辛就对她温和的不像话,说话间也多以鼓励为主,不再批评她,试图在给安妮找到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