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3 / 6)

姐弟俩动身前送来,实在是有心了。

李夫人非要塞给沈觅一千两银子做盘缠,沈觅推脱不过只好收下。沈觅握着手中沉甸甸的推荐信和银票,心中感动不已,和阿远再三给翟夫人和李郡守夫妇道了谢。

李仲玉没来,只托母亲转交一封信,要她留在路上看,说是免得她无聊。沈觅心口一暖,那个粗中有细的李大姑娘最不喜欢离别的场景,这会儿十有八九闷在被子里哭鼻子呢。

启程的那日晴朗无风,周围的乡邻和许多得过沈觅恩惠的人纷纷前来送行,出了北海郡地界,沈觅心有不舍,敞开车帘子往回望,远处山坡上一个身着红色披风的女子正遥遥相望着马车。

是李仲玉。

沈觅赶紧让阿远停车,自己站在车沿用力挥挥手,擦干脸上的泪,大声喊着:“仲玉,回去吧,你的信我一会儿看,我很快会去长安看你。”

李仲玉挥着手,似是回应了什么,却是相隔太远听不清,沈觅心里却知道她在说什么——阿觅,我在长安等你。

作者有话要说:  李郡守:告诉你个事儿,咱俩都不是亲生的

小泽:是我亲妈

窦窦:验明正身

觅觅:都别抢,妈是我的

☆、洛阳安家

姐弟俩不着急赶路,一路游山玩水,赏景吃美食,过了一个月才到洛阳。

依着阿远的意思是先去找阿爹,找到了阿爹再来书院考试。沈觅说什么也不同意,她知道,阿远是怕一旦入了书院,没人陪着自己找阿爹,于是劝说阿远一边来考试,一边打听消息,毕竟洛阳离着长安近,又是大地方,消息总会传的快一些。

何况不知道阿爹具体在哪里,若是阿远能进嵩山书院,沈觅也会在洛阳暂且安定下来,与其漫无目的的寻找,不如传信让阿爹来这里找自己。

阿远觉得有道理,便商量到洛阳后先租一处安静的小院子,一边准备考试,一边着人打听嵩山书院考试的情况。

机会很是难得,哪个读书人不想进嵩山书院?从门口走走都觉得沾了灵气。

原本以为找个称心的住处得花费很多功夫,没想到姐弟俩运气好,刚入城便有人上前询问是否要租房。

沈觅有闯荡江湖的经验,对这种瞌睡了有人送枕头的事情很有戒心,通常不予理睬。奈何询问的人是个面相十分忠厚的老妪,只说家道中落,急需用钱,看沈觅姐弟俩驾车从城门口进来,听着口音是外乡人,因此才有这么一问。

沈觅和阿远一商量,反正也没有更好的去处,不如去看看再说。

是个两进两出的小院落,坐落在洛阳城南边的小胡同里,倒是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左边相邻的宅子是个大户人家,平日里只有看家的下人住,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