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 / 5)

常难以评价,读这一段时我个人感触比较深的有两点:

一、寡情

中国古代的后宫制度,从王朝诞生起就产生了。据《礼记》载“天子在内廷也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好吧,实在多到令人发指。

而到了秦始皇这儿,直接删繁就简,嫡妻称皇后,妾皆称夫人。而他一生也没有立后,所以,始皇的后宫,只有一众夫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后宫的态度,是极为淡漠的。

这样一个多次被至亲背弃、极为缺乏信任感又唯我独尊的人,对哪个女子倾心相付,至死不渝之类的——纯属天方夜谭。

所以,在落笔时想了又想,如果是年少相识,半生相伴,又共同抚育一个孩子的话,几十年下来,或许尚能培养出点儿微薄的感情。

二、示弱

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以为秦始皇应该是个十二万分强悍凌厉,专断霸道的人物。

但实际上,在《史记》里,太史公笔下的赢政,虽然行事果毅决绝,但却绝对算不上独断专行。在君臣廷议时,时常可以看到秦王“下其议”,即将一些提议章奏之类(比如李斯提议废除分封,行郡县制),都由君臣来讨论,兼听各方意见之后,赢政本人才会做最终决定。这也是他在位三十五间,朝中文武济济、名臣辈出,而且君臣相得的重要原因。

甚至,有些时候,他对待自己所看重的臣子,是十分放得下身段的。

这一点,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尉缭。

赢政二十三岁时,初见尉缭。此人很早就名闻诸侯,他见秦王之后,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方面的重要建议,赢政采纳,并十二分地礼遇于他(“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

但之后,尉缭却对旁人说:“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然后,骂完秦王,逃了!

当年,逃不出赢政的势力范围,秦王赢政恭敬地将人请了回来,然后更加礼遇,且授之以国尉之位(掌军政,高于当时的李斯)——简直无法想象秦始皇那样的人,被自家臣子狠骂了一通,还赔着笑脸给对方升官的事情啊!

而折节下士至此,赢政的政治魄力可见一斑。

【扶苏】

公子扶苏,这是读秦代这一段历史时,作者君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史记》中对他的记载并不多,可见其品格秉性的只有三处。

其一、《秦始皇本纪》:“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