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竟皤然明悟一般,懂得了他千里寄鱼时的心绪……一别之后,两地相悬。思念呵,当真能将最冷静最霍达的人,生生逼得发了疯。
兀自苦笑了片时,她默然之后重又提了笔,说毕了家中诸事,又细问他许多江东的民风俚俗,末了,方郑重落笔,询道——“何如周公瑾其人?”
江左周瑜周公瑾,相较于草莽出身的孙氏父子,此人乃是真正的名门之后,贵胄公子。
如今雄踞江东的孙氏一族,仔细说起来其实出身草莽。破虏将军孙坚,少年时便胆魄过人,十七岁为县吏,后历任校尉、县丞等职,渐渐有了些豪侠声名。后来在黄巾之乱中,受命担任佐军司马,聚兵征讨乱贼,战绩不俗,手下的兵卒日渐增多,而他引兵四处征伐,势力渐大,成为一方豪强。
中平六年,孝灵皇帝刘宏驾崩,董卓专权,祸乱京师,刘坚与袁术联手讨伐董卓,颇有胜绩,甚至在乱事之中得到了传国宝玺,只是后来为袁术所夺。之后,孙坚奉袁术之命征讨刘表,死于黄祖箭下,享年三十六岁。
之后,其长子孙策继承了父业,时年十七岁。
孙策与周瑜皆居吴下,恰又同龄,少小相识,总角之交,
相较于出身草莽的孙氏父子,周公瑾算得真正的名门之后,贵胄公子。
庐江周氏乃是世代簪缨的华族望第,周瑜的从祖父周景、从叔周忠都曾官居太尉、位列三公,而周瑜的父亲周异则是洛阳令。虽然时值江山板荡,社稷倾危,但周氏一族在庐江根基深厚,势力不容小觑。
孙策自小随母在吴郡寿春长大,少年时便广结名士,饮誉于吴下。周瑜慕其盛名,于是登门拜访,二人同龄,又皆是风华少年,隽才大志,所以于寿春一见如故,推诚相待,甚至升堂拜母,逐为刎颈之交。
而后来,孙坚猝然离世,十七岁的孙策承了父业,周瑜便自然成了他最得力的臂助。其时,外有豪强袁术欺其年少,虎视眈眈;内是部下离崩,义仆星散,全然孤立无援。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共同面对着外交内困的棘手形势,同心协力,步步筹谋,外御强敌,内结助力,历经数年终于踵事增华,初步奠定了江东基业,成为雄据吴地的一方豪强。
其时,孙伯符、周公瑾皆不过二十余岁的青年,又都是姿仪俊美,衣冠济楚,风流为一时之冠,故江东一地,并称其二人为孙郎、周郎。
而周瑜则尤其风流蕴藉,他出身名门,雅擅音律,凡听丝竹管弦,但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有歌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这般一个人物,黄硕心下自然也是有几分好奇,几分仰慕的。
但这一回,孔明的回信却来有些晚,已拖到了年末,正是赤壁之战甫落了幕,孙、吴两方联军大破曹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