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望诱掖劝学,能使其早日进益,堪承社稷……
可,他倾尽的心力来辅佐的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今日在宫中听到天子近侍那一番言论时,黄硕愤怒得几乎五内欲焚!
即便明白刘禅才只十八岁,自幼又一向被呵护备至,少历练少见识--所以,只是个不懂事的孩子而已。
可,她怎样也难以抑制心头的失望、忿然以及愤怒!--她怎么能容忍孔明受这般的误解,这般的怨怼,这样的侮辱?
--而更使她心内如绞的,是……他居然一早就什么都知道。
这些误解,怨怼、侮辱,他已然默默承受了许久许久。
约过了半刻辰光,再抬眸时,她的神色已转为从容平静,她看着朝夕相对十余载的丈夫,一字一顿地清声问:“孔明,既知如此,你欲将何为?”
犹记得幼年时读史,对书中所标榜的那些高行节义,愚忠于昏君弱主,而最终却不被信任,以至于殒命亡身的所谓“忠耿荩臣”,黄硕也是一样心存仰慕的。
但--她却绝不希望这样的事情,落到孔明身上。
所以--她问他“欲将何为?”
原为伊尹,原为霍光?--莫论怎样,她舍不得他过得这样隐忍,这般辛苦。
那厢的蜀汉丞相,亦是默然良久,此刻听到这一句,却是平静而坦然地对她对视,道:“愿效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乃是周文王姬昌的幼子,有圣德,令名彰于天下。
早年,姬旦辅佐其兄武王姬发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后来,武王病重,周公册文祭天,愿以身相代,将册于藏于金匮之中。
但不久,武王最终病崩,临终之前,以周公为丞相,将年幼于的太子托付于他。周公每日将小天子抱在膝头,朝见永诸侯,悉心教导,恪尽职守。但有两个宗室子弟--管叔、蔡叔,打算图谋不轨,忌惮周公,所以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意图篡位。
小天子就这么对叔父生了猜疑之心。周公为避嫌,所以辞去相位,避居东国。
后来有一日,天降风雷,疾雷劈开了当年那只金匮,成王见了其中册文,方知周公的一片丹心,因而将叔父迎归相位,而后诛了管叔、蔡叔,周室自此危而复安。
闻言,黄硕一瞬默然。可孔明,连周公也有恐惧流言之日呵。
假使管叔、蔡叔流言方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而金匾之文未开,成王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
这世上功高震主而被疑忌的,又有几人得以善终?
孔明见妻子垂睫默然,心下瞬时涌上了几分不安。
正此际,却听到黄硕低低叹息了一声:“傻子。”
他闻言眸子蓦地一凝,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