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燕公子> 第五章 咏志(下)

第五章 咏志(下)(2 / 4)

幼有《少年燕国说》,待到辽地又做《园中葵》与《悯农》等诗,皆传遍天下。”

“今日乃太子大喜之日,也为我燕国大喜之日。不知太子可有佳作?让王上、王后乃至我朝堂百官、各国使节,一睹太子之风采。”

將渠的话说罢,整个大殿内一下静了下来。

姬康看了看父亲姬冥与母亲姬赵氏,再环顾了百官乃至各国使节,看到大家都望着自己,一脸希冀的样子。

现在,姬康“文采”之名,已传至各国。

此时此景,让姬康不由想起一首诗来。

姬康站起,对着姬冥与姬赵氏二人道:“父王、母后,今日大喜,儿臣有诗一首,献与父王与母后,以此恭拜父王与母后二人身体安康,也祝我燕国国泰民安。”

燕王姬冥对于自己这个小儿子的文采,是极端信任,也可以说是挺崇拜的。

根本就没考虑,自己的小儿子能不能做出好诗来。

听此,就笑着对姬康道:

“吾儿,有何好诗,快快吟来,让我与你母后,乃至百官、各国使节好好听听。”

姬康又环顾了下殿内的众人,从容吟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辽梁。

……

此诗就是姬康前世,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所做的《短歌行》。

曹操写此诗的时候,正是身居乱世,目睹凋零山河破碎、灾难深重的现实惨状,引起曹操的断肠之悲,并将其化为某种力挽狂澜、拯救现实、统一中原的的火热心声。

曹操这首“横槊赋诗”的生动情节,在姬康前世《三国演义》描述的极为清晰:

“时曹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

姬康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与曹操当时的处境极为吻合。

这一段诗,所道出的是,世人共性所俱有的生命疑惑问题。

众人一听,就容易产生共鸣。

这几句诗,有着对岁月时光短暂的感慨,也有一种落寞之情,远至圣贤,近为天下王者名士,都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

有多少人想改变乱世局面也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几句诗,也是姬康对燕王姬冥与王后姬赵氏两人,表达敬意。

此诗也蕴含着,做为儿子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殿内众人都是庙堂之人,一听此诗就明白过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