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燕公子> 第三十一章 禅让(上)

第三十一章 禅让(上)(2 / 3)

是上谷、蓟都、武阳、河间四郡的秋收,万不可松懈。”

“对于洛邑城内,天子禅位之事,我燕国对于此事不可燥进。我这就回王宫,面见父王,告知他此事。唉!天下真是多事之秋呀!”

“另外,吩咐下扔在洛邑城内的鞠武等人。等禅位大典过后,即可返回蓟都,不要再在洛邑城内多待了。”

鲁仲连与苏代二人听罢姬康的话后,一起躬身应诺。

九月初,王畿洛邑,西周公姬咎府。

居住在姬咎府上的嬴稷,看罢手中的简牍后,重重地摔在地上。

对秦相范雎道:“相国,俗语说的好呀!“不叫的狗,咬人最狠”。这个燕国太子姬康,这一手玩的漂亮呀!简直是罪不可恕。”

范雎拾起嬴稷扔在地上简牍,仔细看了起来,心中对姬康也是暗中佩服。

难怪秦王生气!

在秦王嬴稷来洛邑之前,姬康居然答应洛邑城内的民众,代天子偿还债务。

此事,顿时获得了王畿洛邑民众之心。在秦军大举来犯洛邑之前,就已有数万民众,携家带口,在燕国官员的安排下,前往了燕国。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在这个时代,天下君王们讲究的是“牧民”,意思就是普通百姓与牲口差不多,是用来“牧”的。可没像姬康一样,对普通民众这么重视。

这些君王们,最重视的是这些门阀贵勋,世家绅士。

等天子禅位的讯息传出之后,洛邑城内的这些周朝遗族、士绅们,也已经纷纷暗中转移了家族的根本,十有八九大多数都是去了燕国。

要不是秦国的官员来洛邑后,前去找这些周朝遗族、士绅们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

只怕秦王嬴稷与自己,还要被蒙在鼓里,不知道此事。

现在的王畿洛邑三十六城,剩下的民众只有三万多人了。

燕国什么都没做,只是付出了点钱财,就人财两得,还在天下获得了一个极好的名声。

现在天下形势,看起来是一片平静。

但范雎知道,实际上的情况,根本不是这样。

天下各国诸侯,都已陈兵边境。

各国使者都在往来穿梭,已经在谋划着什么。暗地里的波动,即将汹涌而至!

想到这里,范雎上前躬身对嬴稷道:

“大王,看来我们尽早举办禅位大典的决定,是对的!迟则生变,对我秦国不利。只要我王取得天子之位,即可名正言顺,一一扫清天下诸侯,以定我秦国国势。”

嬴稷摸着颌下雪白的胡须,点了点头,对范雎道:

“相国所言甚合寡人之意,范相你就辛苦点,让我秦国官员尽速办理好禅位大典诸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