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燕公子> 第七十九章 济河(上)

第七十九章 济河(上)(2 / 4)

把此讯息上报给王石将军。”

“诺。”

这个大汉,就是燕国情报局的局长黄勇。

不一会,几只鸽子在丘陵之处,腾空而起,飞往了北方。

在乐间率领东路大军,攻打即墨城的时候。

王石率领着南路大军,已与胡归良的第三军在千乘汇合。

千乘城外的燕军军营,燕军各部整装准备,燕军将领齐聚主将王石的中军大帐。

帐外,士兵拥拥攘攘;帐内,气氛严肃紧张。

在中军大帐的左侧,挂着一幅齐国的地图。

燕军主将王石,站在这幅地图旁,目光注视着南部的济水河,久久未动。

此时,燕军已经知道,齐国十五万大军已经从秦周出发的消息。

如果齐军率先到达济水南部河畔,以此来阻挡燕军,后果不堪设想。

济水河在这个时代,可不是姬康前世中那条时断时续的小溪流。

而是被称为天下四大河之一。

济水河地位,在这个时代非常煊赫。

天子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岳和四渎。

相传,在远古时代,黄帝与蚩尤曾在济水河畔作战,因蚩尤能十里吐雾,黄帝打了败仗,退到太乙池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上。

黄帝“清斋三日,登山至顶,于琼林台祷上帝破蚩尤。帝遂敕王母降于天坛”“王母乃召东海青童君,召九天玄女,授破蚩尤之策。黄帝依命杀蚩尤于冀,天下乃无不克,海内安然”。

从此,每年八月十五黄帝都到天坛上设坛祭天,故名曰天坛山。这也是姬康前世,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真正来历。

可以这么说,济水在华夏历史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也成为炎黄子孙的象征地。

《尔雅》中提到的四渎,分别为:江、河、淮、济。

“渎”就是大江大河的意思,而“济”指的就是济水河。

《尚书·夏书·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邱(定陶)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济河绵延千里,河水滔滔,宽度最窄之处也有六七十米。

正好从陶邑的北部开始,绕了一个半圈,把临淄地区护在其中。

平时河面之上,齐国的舟船往来不息。

济河,可以说是齐都临淄的一道天然屏障。

二十多年前,乐毅伐齐,兵临济水河畔。

齐国主帅触子,刚开始就准备在济水河南岸布防,阻挡燕军。

燕军主帅乐毅,当时就非常发愁,强攻济水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没想到的是,齐愍王反而让触子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