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燕公子> 第十一章 民为本(上)

第十一章 民为本(上)(2 / 4)

燕国各郡县的官员们,经常引用并阐述。

在这种情况下,燕国对国内的商户,已经放开了粮食的买卖,但规定必须从官府购买,不得私下在民间购买。否则,一旦发现,卖粮的农户与买粮的商户,必然重罚。

并且规定,粮食只能在国内自由买卖,出国买卖必须要经过官府批准。

当然,粮食与肉类所制成的附加品,还有酒、瓷器等,都可以高价卖给外国。

因为每年粮食的丰收,从而也带来了,燕国与粮食有关的许多产业的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酒业、糖业等等,都开始进入到快速高效的发展之中。

尤其是战马的大量增加,也无形之中增强了燕国军队的战斗能力。

在燕国辽地北部的各郡县,都建有大型的战马饲养地,配有专职的官员。

这个时代,马匹的重要性,对于各国来说,都是重中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姬康与几位阁相商量后,从今年开始,燕国陆军的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三个军,也全部改为快速打击部队。

对于以上的三个军,准备用一年的时间,全部改建完成。

而随着造船业的发展,海军的扩建也被姬康提到了议程之中。

姬康批准,秋收结束之后,在十月招兵期,扩建海军一个军。

成立燕国海军第三军,军长由张天来担任。

粮食的充裕,民众生活质量的大幅改善,医学的突飞猛进,也让燕国民众的寿命乃至婴儿的出生存活率,大为提高。

尤其是医学的发展,更是突飞忙进。在姬康的大力倡导之下,现在襄平学院在各郡的分院,都设立了医学分院,解剖学更是被实践应用。

说句实话,这个时代的尸体标本,是不缺少的。

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民众的思想,还没有像姬康前世众多朝代一般,那么的保守。对于许多先进思想的阐述,民众都是能接受和理解的。

燕国民众的寿命,经过抽样统计,已经由原来三十岁左右的平均寿命,增加到五十多岁;婴儿的出生存活率,也由原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降低为百分之十以下。

姬康坚信,只要努力,民众的寿命与婴儿出生的存活率,达到前世华夏的标准,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空气的品质可是比前世要好上太多了呀!

从中原各国乃至各地引进人口,是燕国的基本国策。

就说这次燕国与赵、楚、魏三国的盟约来说,都有引进人口的条约在内。按姬康的话来说,土地、城邑我燕国可以给你,但是其地之上的民众,还是我燕国来养吧!

这批迁往渔阳郡的数千民众,就是从河西之地迁徙来燕的最后一批民众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