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大燕公子> 第八章 上谷(下)

第八章 上谷(下)(2 / 4)

雁门、云中等地的赵军,可传檄而定。

另一派是以阁相粟腹、邹衍、鲁仲连等人为代表,则是主张以现在燕国的国力,伐赵大战应该兵分两路,一路南下攻打邯郸;一路西进,伐其晋阳。

粟腹等人的想法也很明确,赵国有三个“政治中心”,则分别为邯郸、晋阳、代郡。燕国如果只灭其邯郸,赵国还可以晋阳、代郡为中心,联合中原他国抵抗燕国。

如果战争打成这个样子,战争恐怕会连绵数年。

对于燕国的国力来说,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是在姬康的心中,想法却与几位阁相的想法不同。

赵国现在的军事实力,其实是一分为二的。

代郡、云中、雁门,包括赵国故都晋阳的赵军实力,还强于邯郸方向的赵军。

尤其是李牧率领的赵军,不知不觉中,已经发展成为赵国最强大的一只武装力量了。

从情报局反馈的讯息来看,赵国在占据了雁门、云中等地后,为维护北疆的安稳,阻挡匈奴等国的入侵,给予李牧的权利很大。

李牧在其驻防之地,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并且防地内所收取的租税,皆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李牧此人,太会带兵了。

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他每天宰杀牛羊犒赏将士,教将士们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斥候打探敌情,对手下待遇优厚,深受当地民众与将士们的爱戴。

李牧这个人,还非常低调。

他不愿意在赵国朝堂争权夺利,只是在自己的防地默默发展,只愿意在自己的将士们混在一起。当下,赵国的朝堂,包括世人几乎都忘记了他。

但是,对于姬康来说,李牧此人,自己可一刻也不敢忘怀呀!

这么多年来,李牧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姬康的眼里。

“王上,上谷郡守高民、工部中大夫郑国,前来觐见。”

屋外侍官令王从的声音,打断了姬康的沉思。

姬康“哦”了一声,醒悟了过来。

对屋外的侍官令王从道:“让他们二人在前面大厅稍等,寡人这就起身过去。”

“诺。”王从在屋外应道。

在姬康居住之所的前方大厅门口,高民、郑国二人正在等候姬康的传唤。

郑国是在今年八月,齐地的水利工程告一段落后,被姬康下诏,调到上谷郡,负责勘探修建上谷郡的水利工程的。

厅外的过道,以及四周的台阶,每隔数步,就站立着一个宫卫,个个佩刀持戈,面色肃穆地站立着,显得非常威严与气派,使人不敢逼视。

厅内传来一阵动静,侍官令王从出来,对高民、郑国二人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