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2 / 4)

哥俩就想着去河里捞点儿鱼虾,过来二叔家取渔网,自然把小秋小夏并成贵小冬都带上。

小冬短胳膊短腿的,自己走自然不跟趟儿,成江就将他背在身后,一路走过去。

刚下了雨,雨水浑浊,水量大,其实不太适合捕鱼,但却难不住成江成河两兄弟。他们一路又招呼了两个半大小子一起,脱掉上衣和鞋子,只穿着短裤轮番下水,水深也不怕,他们个顶个好水性,抬着网子踩着水从水塘拉个来回不带歇的。网眼儿大,小鱼过去,剩下的都是最少大半斤的大鱼。

这样的操作虽然效率够,但体力消耗很严重,即便是体力好的小子们,轮两番也筋疲力尽了。不过,这两番下来,收获已经很丰富了,他们拿来的两只水桶盛的满满的。

自从那一次全村捕鱼,成江成贵哥几个逮了鱼,都是直接拿到小秋家。由小秋娘俩来做,两家人一起吃。

他们回到家,宋秀莲已经把午饭做好了。鱼只能晚上吃了。

王利民在鸡舍里忙乎一上午,回到家一看养在大盆里的鱼,立刻笑了:“今晚上有鱼吃了!正好,叫你爷爷和大伯都来,我们爷几个喝两盅。”

成江也要开学了。这一去就又是一周。

吃过午饭,睡了个午觉起来,小秋就动手将最大的两条草鱼杀了,切成两三厘米厚的鱼排,用盐、花椒粉腌了,还倒了她爹一点点白酒去腥。其他的鱼则等到傍晚时分,才宰杀切段,然后大锅熬炖。

魏爱梅也早早过来帮忙,还顺手拎了一篮子二合面馒头过来。她们家三个小子饭量大,她每天蒸的馒头比小秋家的差不多多一倍,也就是刚刚够吃。当然了,成江去镇上上学的时候,她蒸馒头的压力能稍微小一些。

鱼杀完洗净,炖并不费事。魏红梅和宋秀莲一起下手杀了鱼,切了段,小秋接手把鱼炖进锅里,就端着她晌午腌好的鱼排去了旧屋那边,生火放油,将腌好的鱼排裹鸡蛋面粉煎到两面金黄,停火之后,鱼并不出锅,而是慢慢焙一会儿,将鱼肉内部的水分烘去一部分。水分少了,鱼肉会更加劲道,关键是,不容易腐败,能够延长保存时间。这样,二哥成江带着去学校,就能多吃几天。

接过,成江直接笑了:“这样的好东西拿了去,哪里能过夜,相邻班级的都要来抢着吃了!”

小秋雾煞煞地眨眨眼,摊摊手表示无能为力了,是她考虑不周,却也尽了心,至于二哥能吃多少,她也没办法了。她对学生们抢吃的并非不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当然,她并不觉得这是什么毛病,别说这个时代,大家肚子里都缺少油水,见了好吃的自然想吃。就是后世,国民富裕了,孩子们更是蜜罐里长大的,不缺吃不缺喝的,好吃的拿到宿舍里,不一样抢啊!或者,并不为那一口吃的,反而年少时特有的稍显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