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2 / 4)

应了,让吴奶奶在屋门内留步,吴戈和秦戎自然送她出门。

林阿姨送到大门口,并将小秋盛馒头的篮子递给秦戎。篮子里的馒头早已经拿出来,换了一篮子吃的,有两袋奶粉,一盒茶,还有几挂葡萄。

茶,吴奶奶对小秋说过,是给郑秋实的。

小秋瞥了一眼精致的铁皮茶盒,简洁的设计上印着三个字:碧螺春。

好吧,能被吴奶奶拿来送人的茶叶,她想都不用想正宗与否,说不定还是最核心产区的那几株茶树上出产呢!

由碧螺春绿茶,小秋又想起了消食化积的普洱茶,这会儿,普洱还没被炒热,所谓的保健效果也没被大吹特吹,市面上的茶叶还是以传统绿茶为主,有个别时髦人士,或者有留洋经历的人爱喝红茶,普洱却还离主流市场很远。

或者,可以考虑让吴奶奶把绿茶换成普洱?饭后可以饮一小杯?相对于绿茶的清峻之效,普洱,特别是普洱熟茶更柔和、醇厚,消积降脂,却不会清利太过。

暗暗琢磨了一回,小秋还是拿不准,干脆也留着回去问过师傅再说。

从吴家出来,三小精力充沛,也没想过午休。吴戈带着小秋将篮子送回卷棚胡同,秦戎则去将挎斗摩托又借了来,带上吴戈小秋一起,去了前营子村。

他们一早出去,已经联络好了一家企业。

那家企业是五六千人的大厂,效益好,财大气粗的,一开口就要上千斤鸡蛋。还说,中秋节最好能弄一批猪肉,一要就是几千斤,至于价格,人家很大气,直接表明可以商量,比统购统销价格高上些不成问题。

“……你不知道多牛掰,竟然还要油,要米面,价格随便咱们开,他也不想想,米面粮油国家控制的多严格,十斤八斤也就罢了,他一开口就是几千上万斤,让哪儿给他淘换去?”吴戈坐在秦戎身后,表情悻悻地朝着小秋抱怨。

市场很大,销路不愁,可就是没有货源……唉,真是让人气馁!

小秋听得两眼放光,她很想一口答应下来啊!

她的大碗里如今存着大量的米面粮油,最大宗的就是白面和大米,最少得有上千斤。若是能换上大容器,给她一点时间,别说几万斤,几十万斤也不成问题。

可,偏偏,手里握着这么多东西,却苦于拿不出来。正如吴戈所说,国家对粮油控制极严,要不然,市场也不会如此‘如饥似渴’了!

搜肠刮肚地想着给大碗里的物资找个拿出来的理由,还真让她想到了一个,老爹王利民貌似与省城的油厂有联系,还提油厂联系过一批榨油原料,说不定,老爹能搞一批食用油过来……

她也不指望王利民能搞到太大数量的食用油,她只是要一个借口,能够让她顺利将手中物资合法化的理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