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节(2 / 3)

这个,小秋高兴坏了,比她得了那些个物件儿都高兴。有了这个宝贝,她就不愁喝不上豆浆,也不愁没有好吃的年糕和汤圆了!

陈东方虽然觉得小秋的要求有些奇怪,但也没多说什么,手脚麻利地一顿忙乎,傍晚吃饭前,已经按照小秋的要求将书架书橱都修好了,只不过,两个书架都放在了一间倒座中,因为新涂的油漆需要干燥,味道很大,也需要晾一晾味道。、

小石磨的磨拐子也装上了,按小秋的要求,装在了一张椅子上,小秋要用的时候,只需要找人搭把手,抬到井边,用清水冲一冲,就可以磨豆浆、磨米糊米浆了。

为了感谢陈东方,小秋特意让秦戎去买了两斤白水羊头两斤羊杂,又去东市场买了两条鲤鱼回来。吴戈则代替陈东方去厂子里送货,转回来,直接把李长江、田金明和常宏伟都带了过来,加上小石头和宋秀程、郑秋实,凑了满满一大桌子人。

羊头肉和羊杂做了一大盆羊汤,鲤鱼用最简单的红烧,再上几个凉菜,配上一笸箩馒头,把众人吃的直叫好。

等人们散了,郑秋实笑着跟小秋开玩笑:“你个丫头做菜倒是挺有天赋,我都怀疑,我让你学医对不对了,会不会因为我,耽误了一个大厨的诞生呢?”

小秋愣了一下,随即笑得弯了腰。没想到,后世网络的一个段子,被师傅提前三十多年说出来!

笑过之后,小秋就兴冲冲地去把挑拣干净的黄豆冲洗几遍,沥干水,用湿笼布盖在盆子里——她不是发豆芽,而是准备第二天一早磨豆浆。

今天没来得及,她明天再去一趟药房买点儿石膏,试着点点豆腐,若是成功了,她连豆腐脑都能自己做了。

看着小秋忙忙碌碌的样子,郑秋实再一次摇头叹息,这丫头捣腾吃的从来不怕麻烦,学医要是有这个劲儿,又何愁不能集古今之大成,成就最年轻的大国手啊!

小秋泡好豆子,洗洗手正准备回房,猛地就听到郑秋实问:“廖家小子还有几天到啊?”

宋秀程回答:“还有三天。”

郑秋实嗯了一声,淡淡道:“廖家小子进了京,这个丫头就该上上笼头了!”

“哎?”小秋很诧异,期期艾艾地走过去,靠在郑秋实身边,委屈巴巴道,“师傅,我很用功啊,干嘛还那么说我啊!”

上笼头,过去是说给不听话的马儿骡子上笼头,不让吃东西,从而纠正其坏脾气,引申到人身上,就是上上规矩的意思。

郑秋实哼了一声,道:“你能把做吃的这精神头拿出一半来,你这会儿该能独立坐诊了吧?”

小秋吭哧几声,却不得不承认,自己这个吃货,对学医的热情真的没办法跟吃东西比。

她噘着嘴低着头,不肯认错,却其实已经默认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