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节(2 / 4)

气,这顿饭吃的就有点儿多了,送走了刘芳芳才觉得有些胀,下午也不用上学,她又不想去医院,索性将收拾饭桌的事儿丢给秦戎,她自己抓了个小钱包,慢悠悠出了门。

京城的六月中旬,已经颇有些盛夏的酷热,老旧的平房中比较阴凉,一走到大街上,阳光炙烤下的柏油马路热浪蒸腾,小秋穿着一双皮凉鞋走在上边,没几步,就觉得脚底下开始发烫了。

她不得不放弃走大街的念头,转而从小胡同里穿过去,狭窄的胡同,有房屋的阴凉地,又有穿胡同的风,暑气倒是消减了许多,不至于难么难受。

小秋缓步而行,一边在心里嘲笑自己出来找罪受,一边又禁不住地想起吴戈即将离京的事。

秦戎说,吴戈是二十号一早的火车。今天,已经是十八号。

也就是说,一天后,后天早上,吴戈就要离开京城远赴边疆,孤身一人。

七〇末八〇初,不仅仅是南疆的战争,西疆也有一段时间形势极为紧张,以至于,当时许多援疆人员撤离,回到东部和内陆。

吴戈既然往边疆去,自然想着建功立业,那么就只有南疆和西疆两个选择。

先不说南疆的战事之险恶,也不说西疆的形势之紧张,就这两地的极端天气,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住的。南疆常年酷热潮湿,蛇虫鼠蚁瘟疫瘴气,北方人过去能适应也要先脱一层皮。西疆却是另一个极端,冬季酷寒干燥大风乃至风暴沙尘暴雪暴;夏季则又高温,而且昼夜温差极大……特别是边疆,条件简陋、环境恶劣。

——那小子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小秋本意是出来消食的,没想到,连气也消了。

算了,看在那小子即将挨磋磨受罪的份儿上,就不跟他计较了!

穿过一条胡同,很快又进入另一条胡同,小秋漫无目的地走着,心中还想,过个三十年四十年,老京城胡同少的成了稀罕物儿,无数国内国外的游客,乘飞机坐火车大老远跑来就为了逛一逛胡同,感受一把古京城的京韵京味儿。可这会儿的京城,胡同是真的多啊,好像一条接一条,能走到天长地久去似的。

正琢磨着呢,就觉得胡同口吹过来的风大了些,也凉爽了些,隐隐带了一丝湿润的水汽。

小秋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果然,走出胡同口,眼前是豁然开朗,一大片水面展现在她面前,她竟然不知不觉走到什刹海边儿上来了。

视野豁然一亮的同时,似乎呼吸也一下子顺畅了许多,她下意识地深深吸了口气,抬眼看见一个大妈推着个小车在海子边的柳树下卖冰棍儿,小秋正好走的有些口渴了,于是脚步轻快地走过去:“大妈,有没有汽水儿?”

大妈很和气,看到小秋头上有汗,还笑眯眯地给她挥着蒲扇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