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节(2 / 4)

去地里干活的大伯大伯娘和成海两口子都回来了,也过来看了小秋。

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秋家的人口不少,劳力却不多,王利民又专心做买卖,顾不上地里的活儿,所以,分了地之后,就把他们家的地都给了大伯娘家耕种,他们家都是整劳力,又有王利民的拖拉机帮着犁地耕地,麦收秋收时二哥三哥也放假,倒是把地种的很好,就是很辛苦,加上小秋爷爷奶奶那边的地,两个老人种不了,也给了大伯一家……十多口人的地,小二十亩,都有大房里耕种,辛苦可想而知,所以,大伯大伯娘和成海大哥都是又黑又瘦的,一脸辛苦。

过年时,小秋也提议过,让大伯大伯娘专心帮着大哥成海养鸡、弄饲料,留几亩口粮地,其他的都包出去。可刚分了地,大伯大伯娘都干劲儿十足,舍不得把地包给别人,只担心地包给人后不知道爱惜地力,再收回来地给种废了。

农民种田是根本,多少年的老传统老观念,一时改不了,小秋也没办法。

大伯大伯娘和成海两口子过来坐了一会儿,就回去吃饭歇息了,没留在小秋家吃饭。成江成河哥俩倒是在小秋家吃过饭,又说了一会儿话,才回去。主要是,地里的活儿太累,他们哥俩为了等小秋耽误了一上午,下午可不好意思再不下地了。大嫂刘玉芝怀着四个多月身孕,也基本不歇着,每天都跟着下地呢。

小秋将给两个哥哥的复习资料给他们,又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学习情况,下午就拿了他们的课本在家里看。等晚上,两个哥哥干完活回来,吃过饭,小秋就拿着她下午出好的题目过去,美其名曰是向两个哥哥请教,其实就是给成江成河出的复习题。

宋胜书和钟玉琴在小秋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才离开三合村,却不是回县城,而是到镇上的老宅子里去住段时间。

成海套了家里的骡车去送宋胜书和钟玉琴,小秋则趁机跟着去了镇上。得知王奶奶生病,宋秀莲也特特地收拾了一些东西,让小秋带过去。

到了镇上,宋胜书回老宅子看看,顺便收拾一下,钟玉琴和小秋一起去了玉华婶子家。

小秋离开两年多,镇上的变化并不大,除了主街铺了一层薄薄的沥青外,其他街巷胡同仍旧是土路。家境好一些比较讲究的人家会把自家大门口的一段铺上半头砖,却也只是极少数几户。

玉华婶子家跟大多数人家一样都是土坯房,当初,小秋在镇上上初中那年,玉华叔被王利民带着跑了几趟海铺子,卖海货挣了几个钱,将大门楼翻新了一下,起了红砖的院墙,搭了红砖门楼,房子的正面也加了一层红砖……当时在整个泰平村都称得上独一份儿,两年之后,当时整齐漂亮的红砖门楼也有了风雨侵蚀的痕迹,没了当年的鲜亮。

农家的习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