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节(2 / 7)

招聘事宜告一段落,街道上三十来个人有将近一半通过了考试和面试,秦大妈很高兴,跑过来和小秋报喜,然后,又告诉了小秋一个消息:街道办清理闲置资产,旧厂房有偿转让,带土地使用权的。

小秋一听这话就有了兴致,立刻让人和秦大妈接洽,将最初的三个小厂房的转让手续都办理了下来。

那三个相邻的厂房面积都不大,总共也不到十亩地,却自成一条胡同,并且临着主街。转让手续办下来,一共花了不到十万块钱!在小秋看来,便宜地简直像白捡来的!

这边的旧厂房办理了转让手续,其他几处旧厂房也陆续得了消息,小秋交给吴戈去办理,都算顺利地办了下来。

转眼,一周后,到了国庆节。秦戎他们都放了假。

小秋在家里窝了六七天,也憋得长蘑菇了,秦戎一说带她出去转转,她二话没说就跟着上了车。

等车子开出城,来到相对偏僻的城郊位置,小秋看看周边的景致和建筑,终于后知后觉地想起了一件事:“你带我去看园子?建好了?”

这一说,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儿了,宋秀程替她问了一块临近颐和园的地皮,三四十亩地建别的也利用不起来,小秋就交待给秦戎,美其名曰建园子。其实,他们都知道,这么大地方儿建园子不现实,她毕竟只是个普通老百姓,不是曾经的皇帝老儿,连王公大臣都不是,财力或者不成问题,但总归还有个社会影响的问题。枪打出头鸟的警句,无论什么时候都适用。

最后,几个人协商的结果,是把这块地皮先整理出来,引活水建个人工湖,然后围绕着这个人工湖和引水的水道修葺,设计一些水岸景观,并挑最好的地段,建几栋别墅。至于其他地方,暂时种植花木,并一步到位建好封闭院墙、安保设施。再过几年,八零末九零初,房改政策一推出,他们就可以借机将这里开发成第一批别墅区。

当然了,这里的别墅小秋没打算卖给外人,到那时,他们这一帮子人也都二十好几小三十岁了,谈婚论嫁,成家立业,正好可以置办房子安家。当然,这只是她现在的设想,到时候具体会如何操作如何分配,现在说什么都太早。

到了地方,从外边看,就见漂亮的围墙,院墙内外绿树成荫,里边不说,院墙外都种着两行成了材的银杏树,这会儿,银杏树的叶子还没泛黄,但小秋已经可以想象到,等叶子变成金黄色,仅仅这两排银杏树,也能成为周边的一道风景。

进了大门,真是满目苍翠、花木扶疏,又有一条人工河引了活水从一角穿过,灌入中间的人工湖里,最后又绕过园子,一直蜿蜒流淌出去,显然,水路是循环不休地。

地面稍稍有点儿起伏,而借着这缓和的起伏,高大的树木,缤纷的花树,还有各色太湖石、假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