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是打算做个小鸡炖蘑菇。
托林氏的福,家里多了一些荤菜,因为是许川打猎回来的,留着也无用。
要是做成腊鸡拿去卖的话,被人知道是死掉的,以后许家要想再去镇上做生意,怕是很难了。
不讲信用,会被人唾骂的,以后大房和二房去镇上找短工,都不好找。
许阳麻利,陆氏也不差,娘俩做饭,不到半个时辰就做好了。
吃饭时,小姜氏喂完了鸡,过来端菜,这是她最积极的时候了。
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光彩,会引起人诟病,但是家里都习惯了。
因为有小姜氏的帮忙,所以端菜很快。
到了晚饭的时候,去镇上干活的男人都回来了,许三郎也从私塾里回来了。
回来的时候,脸上有点郁闷。
“咋了,三郎?”既然是入席了,姜氏便忍不住问道。
“夫子让我去镇学念书了,夫子觉得,他的学识已经不能教我了,让我明年去镇学念一下。”许三郎说道:“可是去镇上,怕是要住在镇上了。”
住在镇上,意味着消费更高了,在村里的时候,束脩都要6两银子,要是去镇上的话,少说是8两,多的话,恐怕是要10两了。
去镇上的消费肯定是不能和乡下比的。
念书已经十多年,许三郎终于去了镇学。
许老汉闻言,放下了筷子,拿出了旱烟,吧嗒吧嗒的开始抽了起来。
“那是好事儿啊,夫君,你怎么苦着脸?”小姜氏吃了一口鸡肉,纳闷道。
“先生说,去了镇学,怕是要花更多的银子,明年三月份的时候,院试开始,先生让我去试试。”许三郎说道。
说到考上,他的脖子缩了缩,似乎是有点害怕。
“那就去吧,反正都念了这么多年,我儿明年就是能考上秀才了,考上了秀才,去了县学,咱们就不用教束脩了。”姜氏点头道。
我朝是每年二月份或者是三月份的时候举行院试,许三郎自从十五岁下场开始,现在已经下场了十年,明年就是十一次了。
“去镇上好,夫子会比村里的好。”许老汉吧嗒吧嗒的抽烟。
“你放心,爹能供得起你。”许老汉补充道。
汪氏立马就炸了:“爹,要是以后三郎还考不上的话,难道要一直学下去?”
“三郎也老大不小了,以前陆二郎考上秀才的时候,也不过是二十岁,如今老三都二十五了,明年二十六,那要是再考不上,咱们家也没有这么多的银子啊。”
陆氏看到汪氏提起亲弟弟,脸都绿了,拉她下水做什么?
这汪氏虽然很会来事儿,但是很多时候都知道拉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