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去买了。
明年家里缺钱,养一头猪应该能净赚一两银子,养三头猪应该能赚到三两银子,补上了亏空。
乡下养猪,从来都是简单的,去找个猪草,再加上一些米糠,基本上是差不多了。
三娃到五娃都是年纪不小了,去找猪草,加上陆氏和汪氏,应该是能养活四头猪的。
再多怕是不行了。
“行吧,娘心里有数就成。”汪氏也不好说其他了。
而说起后年就是举人老爷的时候,许三郎的脸上闪过一丝自卑而又期盼的表情。
大家都在说话,没有注意得到,但是许阳看到了。
许三郎这是……
……
既然打定了去镇上念书,许三郎的衣裳又该多做几身了。
毕竟是要去镇上念书,估计一个月才能回来一次,小姜氏不可能跟着去镇上伺候,所以衣裳是许三郎自己洗的。
为了防止衣裳不够穿,于是,姜氏说道:“三郎媳妇,你回头去镇上买几块布回来,给三郎做几件新衣裳。”
“娘,这都要过年了,我们也好久没有做几身衣裳了,上次做的还是前年的。”汪氏不满道,怎么啥都是给三房的。
乡下朴素是没错,但是朴素也不是这么朴素的。
衣裳都穿了好几年了,大房二房紧着,没错,但是吧,总是给三房好的东西,汪氏怎么想都是不满的。
凭啥三房能得到这么多的好东西?
给念书还不够吗?衣裳还能做。
“咋了,你一天到晚的在家,能有个啥事儿?”姜氏绷着脸,说道:“你装扮好看,给谁看呢?”
“就算是不给别人看,我们总不能一件新衣裳都没有吧?”汪氏不乐意了。
“那你要啥新衣裳?”姜氏不满道:“穿给谁看?你和大朗都是二十年夫妻了,还讲究这个?”
“娘。”汪氏气恼,听到姜氏把话说得越来越难听,顿时不满了。
“你还有啥话可说?你要是去念书的话,我也给你做新衣裳,你要给我考上举人,你成吗?”姜氏问道。
“算了,娘别埋汰我了。”汪氏知道姜氏不会给的,所以就不多话了。说起新衣裳,许阳的眼神落在了许月的头上,说道:“大姐今天借了簪子去镇上,不知道用完了没有,还没还回来呢。”
说到许月,只看到许月缩了缩脖子,低下头,有点心虚。
许阳心中一沉,问道:“姐姐难道是丢了?”
“没……没有。”许月摇头否认说道。
“不就是一个簪子吗?借了你的,你怎么就这么小气呢?”汪氏不乐意了:“说得好像不还给你似的。”
“可能是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