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阳娇弱,长得又很白,陆氏也舍不得她下地干活,陆家那边也没意见,就让她守在镇上。
许家这边就有点难了。
虽然每次到了农忙时,镇学都会放了几天的假期回去帮忙。
但是,许三郎一介书生,哪能帮上什么忙。
大房和三房地里的稻谷倒伏了不少。
之前因为出了大太阳,他们担心没有水,干旱了,所以就给田里灌溉了很多的水。
谁知,刚灌溉完了不久,这天就下了大雨,起了大风,这稻谷就这样一点点的倒下去了。
没分家前,这些都是交给许二郎来管的,他们也从来没有这么做过。
对这些都不怎么知道的,也就导致了今天的悲惨局面。
许三郎回去帮忙,听闻还闹了矛盾呢。
他怨恨爹娘同意分家,要是不分家的话,地里的活儿也从来轮不到他。
如今分家了,儿女还小,爹娘又都老了,小姜氏原本就不是个力气大的,和许三郎半斤八两的。
这不,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许三郎的头上。
要是平常只是割稻谷啥的,他还能忍受,可这稻谷因为倒伏了,是以,要弯腰很严重,很少干活的他很快就腰酸背痛的。
这地都有好几亩呢,姜氏和许江都跟着下地了,一天也不过是一亩地。
五天的假期,一直在割稻谷,许三郎已经累得虚脱了。
加上看着二哥的生意日渐的好了起来,心里不平衡,他越发的脾气暴躁,害得姜氏也跟着生气。
都怪二房,大房分家就分家了,二房非要跟着分出去。
听说许宣在的班级,比许三郎还要高一级,姜氏心里更加是怨恨了。
上次二房回来,说得这么谦虚,明显是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每当想起这点,姜氏又气又恼。
不可能,这家里还有人念书比许三郎更厉害?
绝不可能有,也不允许有。
这镇学,夫子是瞎了吧。
一定是塞钱了。
要是没有塞钱,一个刚入学的,怎么能比得上一个念了十几年书的人。
姜氏对此有莫大的意见。
也正是因为有意见,这不,在村里说了起来。
正好,被汪氏知道了。
汪氏现在在村里,也是和不少人关系不错的。
这些风言风语,自然是都听到了。
那要说是什么感想,她自己是说不好的,但是,这事儿一定是要告诉二房听。
于是,她将最近村里发生的事儿告诉了许川,让他带话去给二房。
二房在许月有难的时候都能站出来,其实汪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