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阳额头上的疤痕已经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每当想起之前自家对于二房的那些欺压,都恨不得打了自己一顿。
说真的,这一次能赚到这么多银子,已经是出乎预料的事。
原以为能够分到个二百两,就一定是最大的恩赐。
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赚到多少钱,只是大概算一算而已。
现在每个月的工钱都有二十两,一年也就是二百多两,从工钱这方面来说,二房给的的确是很多了。
人家县里的一些酒楼也是比较赚钱,但是他们的掌柜,一年赚到的银子也不过是几十两而已。
他们的奖金,差不多是人家好几年才能赚到的。
他们哪里还敢有什么抱怨。
而且现在都是熟人在这边做,基本上,也不会说甩脸色什么的,只要是做得好,基本上不会骂人,要求也不高,做完了事之后,就可以回去休息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许家包子铺做的的确是很好。
他们不用受气,做事也不是很多,比种田轻松多了,但是赚到的钱大概是以前在乡下一生都赚不到的。
这么一算下来,怎么能不开心?
以前觉得小儿子能够去念书,其实已经是很不错的了,至少在乡下是值得高兴的。
那时候可以说是腰杆直得很,在乡下可以横着走了。
现在出来不过是半年多的时间,也算是看明白了,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还好,没有走了三房的路。
如果三房真的和二房交好的话,现在赚钱肯定会带着他们,只是,谁让她们却没有这样。
只能说很多的东西一开始就有了定数。
因为赚到了很多钱,再加上人情往来什么的,已经花掉了一万两银子。
剩下的不过是五万两银子而已。
不过说起来已经够多了。
许阳拿到了两万两。
在过年之前就拿到了银票。
因为在县里都买了宅子,所以大家也不回到老家去过年了。
许阳需要去拜见自己的婆婆,所以跟着陈耀文回去了。
孩子还比较小,没有跟着回去,陆氏现在是过来照顾的。
一般来说,很少会有外婆去照顾自己的外孙,因为这样很不合适,会被人说闲话的。
不过好在,他们都不是计较这些的人,去了就去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回去的时候把孩子留在这里,许阳倒也是不怎么担心的。
大年初三,去拜见了婆婆之后,因为陈耀文考上了举人,外祖父家这些年也是有所帮助的,于是,趁着过年的时候,也打算过去拜访。
碰巧的是,许大妞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