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桓容> 第一百八十七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1 / 6)

宁康元年, 五月, 东晋朝廷仍为太后临朝摄政一事吵嚷不休, 始终未能做出决断。

朝堂之上, 旗帜鲜明的分成两派。

以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为首的建康士族坚持天子年少, 理应由太后临朝摄政。郗愔意见相反, 联合部分武将和前者针锋相对。

位于权力边缘的吴姓士族态度模糊, 投向桓氏的文武官员时而站到王谢士族一边,时而又为郗刺使摇旗呐喊,使得情势更乱。

次数多了, 争执的双方终于明白,这些人压根没想过帮自己,甚至连骑墙派都不是, 分明就是在推波助澜、火上添油, 生怕事情闹得不够大。

可就算知道这些朝官和其背后人的目的,王谢士族和郗愔也不可能握手言和, 更不可能在短期内达成一致, 就此你好我好大家好。

双方争夺是朝堂权利, 矛盾实难调和。

王谢士族希望推出太后平衡朝堂, 即使仍要被郗愔压制, 好歹有了部分话语权,不会如先前一般完全处于劣势。

郗愔则不然。

遗诏写明, 他乃先帝亲命的顾命大臣,有“行周公故事”之权。说白了, 只要不顺心, 完全可以将司马曜废掉。但是,牵扯上太后,事情就不会这么简单。

最简单的道理,天子可以废,皇后可以废,没听说太后可以废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挑-拨”,让台城内部生乱,无暇顾及前朝。

台城中有两位太后,褚太后和王太后。

论政治经验,褚太后远远胜过王太后。奈何后者辈分更高,已将台城权利牢牢握于掌中,更将褚太后移到偏殿,整日与道经为伍,自天子登基大典之后,几乎没在人前露面。

纵然想派人挑-拨,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如果被士族眼线窥到,就此抓住把柄,更是一桩麻烦。

计策无法实行,郗刺使干脆心一横,不玩虚的,直接以实力碾压。

自四月末至五月,郗愔连向京口下了两道调兵令,交代郗融掌管政军,命刘牢之率领一千五百甲士赶奔建康,抵达后在城外五里扎营,摆开营盘,向建康亮出肌肉。

谋略高了不起?占据舆论制高点就能成事?

完全是笑话!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舌灿莲花也是白搭。

军队抵达后,郗刺使连续两日未上朝,直接宿在营中。此举闹得朝堂上下人心惶惶,众人这才想起,郗愔入朝辅政不假,手中可还牢牢握着北府军!

他是当朝名士,同样是一方权臣!

桓大司马在时,犹对他忌惮三分。临终不忘叮嘱桓冲,不要轻易同郗方回起冲突,以免酿成大祸,结局不好收拾。

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