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口浊气,压在心头数月的大石忽然移走,只觉通体舒畅,满心轻松。
“四殿下必为明主!”
太元六年,三月
朔方大军离开雁门郡,先围定襄,后袭新兴。
战报传到长安,满朝上下都以为并州将有一场大战。连秦策也认定,不出半月,叛军就会在常山集合兵力,同大军决一死战。
未承想,战局的发展出乎意料,完全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大战没出现,死战更没有。
大军顿兵城下,定襄和新兴的叛军将领主动出城,身着素色长袍,不戴发冠,跣足至阵前归降。
仅是一两回倒也罢了。
奇怪之处在于,大军过处皆是如此,同先前派遣的平叛军队有天壤之别。
到四月中旬,大军已至平原郡,距唐公洛的大本营越来越近。
出兵仅三月就取得这种战果,本该高兴才是。
可是,秦策接到战报,无论如何高兴不起来。包括满朝文武,都发现事情不对,却又找不出因由,得不出答案。
先前派去的军队举步维艰,开打就要决一死战。秦璟率军南下,照面就开城门,这完全没有道理!
随军出征的长安官员要么没有消息,要么送回几句空话,还不如战报详尽。对于秦策和满朝文武想知道的,完全是提也不提,连半个字都没有。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秦策不得不认清现实,今时今日的秦璟,手握虎狼之师,素有善战之名,威望超出想象,已经不是自己能够轻易打压和控制。
郗超有句话说得没错:秦氏久于胡人环伺之中,行事作风难免受到影响。
君臣父子固为纲常,但要震慑豪强,令百官心悦诚服,最重要的终究是实力。
“实力”二字贯穿始终,永远不可能被取代。
今日的秦璟,切切实实诠释此意。
秦策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承认,想要压服这个儿子,可能性几近于无。
随着大军不断前进,逐□□近唐公洛所在,战报愈发频繁,秦策变得更加沉默。
每日朝会,群臣都能感到无尽的压力。尤其是身为“祸源”的几家,只觉有长刀架在颈上,随时可能人头落地。
或许是上天有意为难秦策,决心让他的日子更加难过。
进入五月,一支船队突然出现在青州海岸。
海边的渔民见怪不怪,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南边的船队来市货。码头上的船工精神抖擞,知晓商船靠岸就有活干,无不是满脸喜色。
可是,喜色维持不到两秒,很快被震惊取代。
这次来的不是一艘商船,而是整整五艘!
除最先靠岸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