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7)(4 / 6)

,生怕自己今日来错了。

祁太尉看到这幅场景,唇角略动了动,扯出一抹讥诮来,旋即闭目不语。

不多时,皇帝便到了,看到这幅场景脚步一顿。旁边的内侍战战兢兢,却不得不开口解释道:陛下,这些,这些大人全都告病没来。

皇帝闻言却勾起嘴角笑了下:没来啊,那也挺好。

众人听了不明所以,心中却都生出了些不详的预感果不其然,趁着那些尽会唱反调的世家文臣们不在,皇帝一口气下了许多道政令。

与己无关,众武官抬头看看站在最前列的祁太尉,见他脊背挺直不为所动,于是也一个个淡定下来。可就苦了对面那仅剩的几个文臣,他们或许消息不通,也或许是特地被派来打探消息的,见皇帝如此任性妄为,心中直呼荒唐的同时,还是忍不住冷汗直流。

没有文臣们的嘴仗,这场朝会很快就结束了,消息也传到了世家们耳中。

彼时世家官员正齐聚一堂,喝茶谈天肆意极了,丝毫不担心皇帝发怒。待到朝会上的消息传回来,大多数人听了也不为所动,反而觉得皇帝可笑。

有人直接嗤之以鼻:政令这种东西,陛下爱下多少就下多少。没人去听,没人去做,也不过一张废纸罢了。我倒要看看,没有我们这些臣子听命,陛下的政令能不能传出皇宫?!

这话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附和,世家数代积累也正在于此皇帝固然高高在上,可他只管下令,做事的却还是下面这些官员。他们罢工可不只是朝会上少了些人那么简单,而是长安所有的衙门都会停摆,到时政令不达,事务堆积,着急的也只会是皇帝自己。

就凭着这份共同进退的团结,世家屹立数百年,一个个想向世家下手的英主最后都不得不选择了妥协。他们相信这一次也不会例外。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点,今上并不是个会按常理出牌的人。

**********************************************************************

闻斐回长安,名义上是回来养伤的,但从她决定呈上那封奏疏后,便注定她无法再独善其身。因此在皇帝决定动手之后,她自然也就得出来发光发热了。

堂堂武威侯,一品大将军,闻斐干起了传旨官的活。

前脚皇帝在朝中下了一系列政令,世家们躲在背后看好戏,后脚闻斐便拿着圣旨带着羽林,出现在了相应的衙署这些衙署的主官都是世家出身,此时全借病告假在家,但这不代表衙署里就没人了。至少下层的小官小吏们没这个胆子,敢借机不来上值。

闻斐带着人,头一个去的就是大司农寺。大司农掌钱谷,与后世的户部职能差不多,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