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候。平常对家里的大丫鬟也都没什么好脸子,对自己年纪小的倒还和气。
又说婆婆精神愈发不济,脑子也开始糊涂,根本管不了怀远,而公公一个大男人更不好过问儿子的房里事,所以只能麻烦姑母多费心。
女方家世背景咱都不挑剔,就希望两人能处得来,和和美美地过日子。
看完信,明氏就想到了楚晴。
楚晴长得漂亮,性情也好,又是个聪明的,要是明怀远连楚晴都相不中,那他的亲事是真没有准头了。
而且,把楚晴嫁到自个儿娘家,对楚晴来说也是好事。
明家家财万贯,不愁吃不愁穿,明氏的大哥大嫂也都是明白人,单看对怀中媳妇的态度就知道对楚晴肯定错不了。
怀中与怀远两兄弟自小就亲厚,绝不会发生兄弟阋墙妯娌争抢的丑事。
楚晴打小过得不容易,该当到明家过几天舒心日子。
至于卫国公跟老夫人的打算,明氏隐约猜到了几分,却没有太当回事。
楚晴的亲事说到底还是得楚澍拍板,楚澍这几年在外游荡忽视了楚晴,等他回来总会对这唯一的女儿有几分愧疚之心。
只要楚晴铁心要嫁给怀远,自己再在旁边撮合几句,这门亲事就八~九不离十了。
到时候两好合一好,不管是楚晴还是明家,都是大喜事儿。
这边明氏在跟楚景谈论着楚晴,那边盈翠阁里,文氏也气急败坏地提起楚晴,“以前咋没看出她就是个搅事儿精呢。听贾嬷嬷说,忠勤伯夫人备得礼可不轻,礼单上光是上好的绸缎就八匹,还有两根老参以及川穹、贝母一大堆药材,略略算起来至少得三百两银子……你说你受这么大罪,老夫人至少不得给你一大半做补偿?都怪五丫头,仗着嘴皮子利落,非得把人奚落出去……”
楚晚恹恹地躺在床上,只恨不得拿棉花塞了耳朵。
昨晚吃过药发了一晚上的汗,早晨起来头不再像针扎那边疼,喝过一碗白粥,脑子也慢慢清楚起来,想到昨天的种种,素昧平生的两人怎会特特对自己表现友善?还有那个看起来比楚晴还小的银平公主,怎地就非得叫上自己去喂鱼?
再加上迷迷糊糊中听丫鬟们谈论的,也慢慢将事情的真相猜了个大概。
眼下听到母亲提起这些厌烦得不行,忍了许久终于忍不住,睁开眼嘲讽道:“孙家差点就要了女儿的命,娘还惦记着跟人交好?”
文氏顿一下道:“我不是想与她们结交,是觉得可惜那些东西了,你病这一场受那么多苦,就是留下些来压惊也使得……有了这些布匹药材,壮哥儿可以去书院打点先生,再不济留着以后成亲当聘礼,也是个体面。”
这是从娘亲口中说出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