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说你一句,现在的日子不错。”
襄郡王比敬王就大个三四岁,两个人从相貌上几乎看不出什么年龄的差距。敬王被冷藏多年,而襄郡王在宗人府,两个人交往实在不多。
襄郡王能和敬王说几句好话,也是感觉到了皇帝态度的软化。
敬王有些自嘲,又有些释然地道:“王兄说得对,我现在的日子的确不错,我也是快四十的人了,什么看不开?我只是觉得对顺王有所亏欠,是我连累了他,以至于才华斐然的他至今郁郁不得志。”
顺王是敬王的同母胞弟,在当年的夺位大战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襄郡王对顺王的印象很一般般,说实话,他其实不太愿意和敬王以及顺王交流,甚至不太愿意提到这些事情,毕竟,谁知道皇帝是什么态度?一旦哪天皇帝心情不好,翻起旧账怎么办?而且顺王的性子比敬王还犟。
襄郡王淡淡地笑了笑,开口道:“不是我说,顺王只比你小几岁,但是也太不懂事了,养了一群清客夸夸其谈也就罢了,问题是谈的话题不要那么敏感啊!你知道,我在宗人府一年接到多少密告么?若不是圣上雍容,就顺王这个性子,哪里还能这么悠闲地愤世嫉俗、大言不惭?”
敬王无奈地苦笑,低沉道:“王兄,我不是不知道这些事,但是你也知道,顺王一直是我的左膀右臂,一母同胞,我的失败他比我更加愤怒,这么多年都无法释怀。更何况,他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膝下荒凉,子息单薄,只有一个女儿前年还没了。你说,他无事可做,也无甚希望,又能怎么办呢?我是造成这些后果的罪魁祸首,别人可以讽刺他、无视他、偷偷告密他,但是我却不能放弃他。”
我是他的亲哥哥。
不是生在皇室的人,永远不会理解这样的一份兄弟之情有多么的珍贵。
皇帝有么?——他都没有。
如果当时是皇帝失败了,他成为了胜利者,宣成王会像顺王那样不离不弃、甚至感同身受,豁出性命来反抗么?
根本不会!
这也是敬王虽然沉寂多年,但是依旧握着手中的势力不放的原因,他需要这些保障,来保证他和他的弟弟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能够保证他的弟弟即使被告状无数次,依旧能够纵情高歌。
襄郡王闻言也心有戚戚,叹了口气道:“人站在不同的立场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我劝你一句,不如找个时间和皇上聊聊,服个软。皇上既然这次带你出来了,就是一种信号,佶儿在宫里这么多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缓冲。大家都是兄弟,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
敬王苦笑,没有答话。
世子陈佶和小四都乖乖的不支声,他们大约知道这两位在谈一些重要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不需要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