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问鼎十国> 第十四章 立于不败之地

第十四章 立于不败之地(2 / 4)

,与中原是水火不容的劲敌,不管是五代十国,还是宋朝,彼此征战不断。

有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契丹军的战败,大多都是小败,很少伤筋动骨。可取胜,往往都是大胜,将中原杀得一溃千里。

还有很多战役,都是中原先胜而后败。

高粱河之战就是如此,尽管赵匡义骚操作逆天,先是说话不算数,拒绝发放攻取晋阳的赏钱,搞得军心涣散。又以为奇袭,长途奔袭攻打幽州。

在种种不利的情况之下,宋军依旧迎来了天胡的开局。

宋军将士凭借强大的战斗力,将契丹打的是落花流水。

幽州境内各种心在中原的将官刺史纷纷归顺。

可契丹在大劣势下,只用了一次奇袭,就逆转了局势,力挽狂澜。

赵匡义绝对要负主要责任。

他最大的问题是打得太急,太想证明自己,想要建立盖世武勋效仿郭荣的高平之战,来震慑武臣,证明自己比兄长赵匡胤更加厉害。

只是他没有那实力,只注重进攻,而不注重防守。

耶律休哥一次夜袭,直接干到了赵匡义的指挥部,一箭射中了赵匡义的屁股。

说明什么?

绝对不是契丹人有多么多么厉害,杀穿了宋军军营,打到了宋军皇帝的御帐。

就是不注重防守,给耶律休哥这样的名将抓到了破绽,送了一波经验。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罗幼度的想法就很简单了。

就如兵法里说的,先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来寻求克敌制胜的方式。

契丹骑兵最大的弱点就是打不了攻坚。

骑兵上不了城墙,也破不了营寨。

幽州城就是刀板上的肉,已经到了嘴边,不急着吃。

先将营寨立起来再说,想要救援幽州,那就得下马来攻军寨。

同时大周诸将想要去浪也可以,哪怕战败了打输了,往营寨一跑,便能兜底,将损失减至最小。

这种打法唯一的弱点就是后勤问题。

毕竟河北境内一马平川,契丹的骑兵嚣张一点的,甚至可以直接跑到黄河北岸。

契丹不缺战马,一人三马,轮换着来。

就他们的机动灵活性,一般军队真抓不到他们。

但是现在他们的粮道改走海路,粮食直接从登州口岸运到津沽。

在津沽他们也建造了一个水陆相连的军寨用来屯放粮食。

津沽到幽州,不过两百多里。

守这两百多里的粮道,可比守整条河北的粮道要轻松得多。

故而这建造军寨,围点打援什么的都上次要的。

主要目的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