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问鼎十国>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来,新的儒学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来,新的儒学(2 / 4)

贞元、元和间,韩退之主盟于文而古道最盛、懿僖已降,寝及五代,文体卑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髦俊率从焉。仲涂门人能师经探道,有文于天下者,多矣。

但其实柳开自身的能力只能说不俗,算不上拔尖。与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这些人比起来,不足为道。但他狂他傲,看不起任何人,任何事,故而有胆量勇气打破腐朽禁锢,冲在反对陋习弊端的第一线。

柳开没有能力破局,可他的行为却点燃了火种,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这类大佬又接过了火种,将之转化为熊熊烈焰

大虞朝廷因为罗幼度的出现,已经不存在宋初颓靡的文风。

罗幼度推崇的是唐朝激昂的边塞诗,鼓励学子彰显刚阳之气,而非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即便是李煜这样尚写情爱的花间派大词人都改了文风,自然轮不到柳开再来起这个头。

柳开没能掀起古文

运动,可他孤傲的性子,注定不会安逸,主张文道合一,大有将儒道并举之意。柳开自身的行径并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可他大胆的将文道合一,却给陷入迷茫中的窦俨照亮了一盏明灯。腐朽是可以用来打破取代的

窦俨根据柳开文道合一的初步设想,将儒学、数学揉捏在了一起,然后还不知足,将道教、佛教的一些可取的知识披上了儒学的外衣,形成了新学的根基。

窦仪听着窦俨一点点说着自己的新学,眼中全是震撼。

其实儒释道三教合一是历史的必然性,魏晋南北朝梁武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

经过唐朝的过渡,这个时候彼此内在意识上的已经融合,逐步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精于道法、佛法的儒生,通晓儒学的道士,懂得儒学的和尚,比比皆是。

宋朝的程朱理学就是以儒释道为核心的道德神学,明朝的阳明心学更是集儒释道合一于大成的学问。

窦仪作为当代大儒,他也精于佛道之法,听懂了新学的核心立意。除了其中夹杂了大量的数学,让他有些膈应以外,竟生出了一点点共鸣。

窦仪心道:「如果没有‘数'参与其中,新学大有看头不过,陛下应该特别欢喜。」

「兄长,你觉得如何?」窦俨一脸期待。

窦仪只是略微迟疑,却抚掌道:「大受启发,叹为观止。二郎,若需相助之处,可与为兄说来。」

他是有异议,不过却也知道和而不同的道理。窦俨激动的眼中含泪,说道:「能得兄长支持,再好没有了。」

窦仪笑道:「其实父亲并不反对你创新学,只是上了年纪,好颜面」

窦俨道:「弟晓得的,父亲大人的脾气,做儿子的,哪有不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