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5 / 16)

。程攀觉得自己这几个月再死胡同里撞的太久。这种感觉就是,学生时代在忙着对付暑假作业,趴在桌子上几个小时,打了十几页草稿,突然发现后面有参考答案。

蔡刚很快在程攀的主持下申请了此法的专利。为了给父亲一点光,没有取名蔡氏炼钢法而是改名为小蔡炼钢法。蔡师傅专门跑到一号钢铁厂嘚瑟了一圈。曾师傅一直称病躲着他。

伴随着大量合格钢材的出厂程攀终于有足够的钢材制造蒸汽机了。原本的活塞问题也被攻克。那就是在铁质活塞上开槽,用较软的熟铁做活塞环。活塞运动时,跟缸套互磨,直到合适,这个过程就叫磨合。活塞环因为较缸套软,所以磨损得多,用一段时间就要把活塞拆出来检查,活塞环若是磨损超过指标就要更换。活塞上一般开三至五道槽,每道槽配一道环。虽然还是要需要大量人力加工但是程攀终于拥有高质量,可以安装在船体上的蒸汽机了。当然想把蒸汽机安在船上还要一系列的功夫,就凭程攀领地中这中造船技术。还是先老老实实的把飞剪船造好吧。至于现在蒸汽机技术合格,蒸汽拖拉机终于不是一个面子工程,月产十辆的蒸汽拖拉机,节省了大量农村人口。大量外地移民开始经过培训转入工厂工作。同时合格的蒸汽机开始被逐渐大量的使用,自公元1343年冬季程攀的势力开始向蒸汽时代进发。

不仅是钢铁方面的突破,有一位化学毕业初中生沈城给了程攀一个大力。沈城在化学组中主管硝酸。但是作为原料一直匮乏。沈城冒着巨臭来的积硝厂。通过几年的发展,硝化细菌的培养已经差不多了。硝石来自于动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而领地中蛋白质是稀缺物,程攀不可能用肉来当做原料。一天沈城发现一个粪堆中的硝石产量一直很多。他开始调查发现这个粪堆来自江边渔民的。这些渔民将鱼内脏清理出来丢进粪坑。于是沈城发现了积硝的良好原料,渔民们不要的水生动物下脚料。通过实验,沈城终于实验成功硝田积硝法,就是将大量的鱼内脏用蒸汽机磨成浆和粪便草木灰均匀的撒在一块地中。程攀全程参与了和他的硝田实验,凭借着对原时空东宁纪的模糊影像,以及积硝工人对硝化细菌习性的一丝研究经验开始布置场地。其中经过了几次失败,其中一次就是积硝到很少的程度就停止了无论采取什么措施都不行,硝化细菌似乎消失了,后来通过石蕊地衣中检测的ph试纸中发现硝田的酸性太高了。于是喷洒微量碱液中和才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技术基本成熟了,一亩地中在最热的月份中最少可以月产700公斤硝酸盐。副作用就是,现在长江的那帮渔民开始不分大鱼小鱼小虾一起捞光。反正吃不了可以腌制,剩下不能吃烂鱼小虾的卖给积硝厂。

有了硝酸盐,化学组开始疯狂起来大号的铅制反应皿开始投入使用,大量从马鞍山一个小矿洞中开采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