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所及,周边区域内,甚至是整个黄泉秘府中的修士,都是如此,尤其古怪的是,似乎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规拢的层次还不一样。初时余慈很困惑,不过很快,天魔大劫便现身说法:无尽胜境仍在不停演化,天魔大劫所显化的红光漩涡,跟不上演化的速度,后来已困居一层,那层次倒还挺高,大约是在三十层左右——每一层次,都有气机和颜色的微妙分别。基本原则应该就是“上清下浊”,越向下的层次,颜色越是污重,越向上则越是纯粹。
那红光漩涡翻滚不休,总是试图上透下渗,大概是这样的作为惹烦了辛乙,巨手牢笼中,传来一声沉喝:“黜落!”
漫天红光应声崩散坠落,像是下了一片火雨,每一道坠落的红光,都是一个或一群天魔,每坠下一个层次,红光就剥落一些,其反应也愈发微弱,一路贬下二十多层,坠入到下方昏沉沉的光芒中,便泯然于众,再不复感应。
原有的层次中,倒还留下了一线红光,顽固抵抗,但也是摇摇欲坠。这已经不重要了,眼前发生的一幕,足够余慈修正他的认知。这时候,他想到的再非单纯的符箓,而是传说里的“化天心为我心”的界域神通。
莫非,这就是辛乙独有的界域?
可是,只听说那界域是形成有利于自己的战斗环境,像这样直接演化气机,层层洗炼跃升,直至生就广大世界的……呃,是不是太复杂了些?况且这感觉还有点儿熟悉。
一念生而天地成,这样……
万里之外,元神真性放出灵光,拿出一个答案:心内虚空,内景外成!
你娘!是的,就是这么个意思,这样类比才对!
当此明悟呈现,万里之外,余慈的本体直接跳了起来,他通过魔种残灵的感应,近乎贪婪地看着这一切,是的,就是心内虚空的路子,虽然这里面的结构、气法完全不同,可不管其本质如何,这种思路,却让他如饮醇洒,几欲沉醉。
想当初,他给自家的心内虚空划定结构,是用一阴一阳为横轴,过去、现在、未来为纵轴,搭起的基本架子,本质无差,却显得大而无当,太过泛泛,其后的演化,大部分时候,又都是以物象变化为基础,在心内虚空中显化,形成了目前山林鱼龙,冰海环绕,星空覆盖的格局。
虽说那里面无一物无来处,照神铜鉴、鱼龙外相、太玄封禁,都是极有底蕴,可大部分时候,这些东西各自为政,不成体系。
余慈早有内景外成的能力,可大部分时候,不过是用它来放出心象分身,借用分身虚实变化的特质对敌,远称不上合理、有效的应用,而今日见到辛乙这样的法门,当真是如重锤擂响鼓,震翻了原本僵滞的思路。
蛇鼠观鸟飞,或无好处,可若本身就是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