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
余慈这段时日,对情绪很敏感,知道证严和尚明显走的是佛门传统“本心不动”的路子,心如明镜,一尘不染,若说瑕疵,恐怕也只余那份“力争自由”的执念了吧。
可若不如此,哪还有性情可言?
相较之下,倒是余慈自己,情绪生灭虽是复杂百倍,然而有情绪神通镇压,有黑森林法门管控一切念头生灭,隐然便有“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意味儿。
看似情绪丰富,其实……既然弄情,便是无情。
又一声无声的慨叹,余慈打断了证严的静坐状态:“和尚今后如何打算?”
“便为此残魂寻一具寄托之身,重新修炼,若有可能,愿往西极而行,寻一超脱之途。”
证严依旧维持着端坐的姿势,连头也没回,答案清晰而简单。
余慈却知里面的难处:“寄魂夺舍,终不是长久之计啊。”
遭天劫毁灭肉身,固然是证严有意为之,以脱去大黑天佛母菩萨的钳制,可结果未明,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且是深植于神魂核心,再难祛除。
故而寄魂夺舍,最后还能弥补过来,成就佛果道业的,几至于无。
他对证严和尚知根知底,说话自然坦白。
证严并不意外,只道:“小僧还有一次机会。”
余慈微怔,这可不是他预料中的答案。
机会?
证严缓缓站起,转过身来:“小僧正要与道兄说起。这些年来,小僧搜检血僧意识残余,颇有所得,是关于菩萨之事……”
所谓菩萨,在这儿自然是特指,是说大黑天佛母菩萨。余慈当即提起注意,知道证严接下来所讲的,必是与他有着极大的关碍。
“记得小僧当年,曾与道兄讲起,菩萨之威能,有如无垠星空,周覆万方。可如今再看,其实与小僧一样,都急于从樊篱中跳出。这片天地面貌,就是笼子、是锁链,系在身上一日,便永难有成功之时。”
“过去、现在、未来三部经义,其实只有一门法:贯通;追求只有一件事:轮回!述其法门,是其精擅者;述其所欲,是其重视者。越是重视,越是欠缺……世人轮回,不外乎六道之中,菩萨轮回,又当如何?”
证严和尚不是给余慈解释里面的思路,而是将思考的结果一股脑儿地倾倒出来,还好余慈对大黑天佛母菩萨一系,也算了解颇深,对《三际经》也有研究,才没有被他给说晕了头。
也正因为是理解,他也被证严和尚的问题给迷惑了:世人轮回,不外六道;菩萨轮回,又当如何?
……轮回?
这就是证严和尚意图从头再来的意思吗?
如果在西方佛门完备的十法界体系之下,确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