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是抽大烟找小姐被抓着,我喜欢谁都是我的事儿,我站出来交代是不想你们猜得费劲,出来交代是满足了你的好奇心而不是我的义务,看热闹也得尊重下来事儿的人,我这人没别的,就是话多,嫌我墨迹的可以不听现场着,完场了肯定有脱水版各种讨论,真当我不玩儿海角了?”
于俐轻笑,尾音微微上挑:“也罢,不想给我刷花那就别刷了,毕竟打开电视看了一集电视剧就觉得自己是某某红星衣食父母的人多着,我真怕有谁给我刷了几朵花就要我喊爹,父母在这种人的眼里也太便宜了点。”
这骂人不带脏字的幽默感,立刻就拉了不少路人好感。
面对非议的时候,有人会选择从头硬到尾,也有不管什么质疑都红着眼睛是是是,软得跟个包子似的,后者看似能激起同情心,其实不然。
第一个思想误区,是高估了群众同情心的‘点’,在这个一打开微博就能看见各种赚人热泪新闻的年代,人的同情心已经被反复锤打到麻木,甚至会下意识地用一种荒谬的心态去比较──你再惨,能惨得过非洲饿死的儿童吗?
如果要搏取同情心,好感度就要先刷一刷,不把人心拉偏了,谁会轻易动容。
第二个思想误区,则是不能反击,因为回喷就得不到黑子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