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闻名的穷村子,土地薄,族里也没银子,族学都没有,条件稍微过的去的人家想让小子识字,找不到先生,到了成亲年龄的男子,也讨不到媳妇儿。当然,现在大不一样,镇上水灵的姑娘都想嫁到村里,莫家出来举人,将来考中进士做官,还不得帮衬族里,而且还有一个四品将军,镇上的人一提莫家村,没有不知道的。
青璃看着乡亲们的笑脸,觉得格外质朴,那是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她笑眯眯地和大家招手,只道已经几年没有回家,等有时间请大家一起聚聚,办个席面,众人都说好,盘算着办席面,家里出点什么。
等人群散去,马车一路向前,很快就到了青璃家,有村里小娃闻风而动,跑到家里给崔奶奶送信,她笑眯眯站在门口迎接,见到青璃下车之后,马上认出了她,“我们家的四小姐,长的真俊!”
“崔奶奶,我回来了!”
青璃快步走进了院子,前院很大,养了几只鸡鸭,和四年前一模一样,在大树底下,有一个小石墩子,那也是曾经她埋下财宝的地方,屋门前有一条用河中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是她和小弟子喜在河边捡的石头。
屋后是一片菜地,很多蔬菜已经结了果,家里不算大,她走了一圈,顺着院墙看了看刘小花家,她家的屋子托给自家打理,一直没人住,院子却种了一块菜地,应该是自家的。
她的内室没有多大的变化,麦芽只做了简单的整理,梳妆台变了模样,崔奶奶说这是山子哥自己在山上砍的木头,做成的样式,一共有好几层的抽屉,上面镶嵌了铜镜,漆油雕花。
“小姐,您屋子比较空,但是奴婢只换了丝被和纱帐,别的都没动。”
麦芽从马车上取下青璃的专用茶具,摆放到桌上,麦冬默不作声地摆首饰匣子,于嬷嬷见就自己一个人闲着,摸了摸鼻子,开始整理衣物,一切井然有序。
崔奶奶身子还好,原来弯曲的背挺直了不少,说话也比以往爽朗,这么多年过日子舒心,时常带笑,主家想让孙子东娃跟着小少爷子喜一起去凤阳读书,不过东娃还是拒绝了,家里没人,他要陪着自己这个老婆子,平日早上也帮着喂鸡鸭,孝顺懂事,还学会种菜抓虫,学问一直做的好,总得先生夸奖。
崔奶奶说,家里人不在,田地都是村里人自发帮着打理,前几天一直没下雨,地里干得出了裂缝,她想着去浇水,到地里一看啊,还是湿乎乎的,乡亲们做好事不留名,她也不知道是谁家做的,有时候想去除草,发现一根杂草都没有。
青璃点点头,耐心地听着家长里短,说起每年冬天在村里猫冬的日子,去年冬,大伯家那边山上下来一头饥饿的野猪,跑到村里人家作乱,拱了篱笆,村里人抓了几次,野猪獠牙太长,还伤了人,幸好只是手臂上被撩开一个口子,不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