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2 / 7)

王成肯定不会动绣儿的陪嫁银子,三两多得银子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也是要忙活一年出去家用才能攒下的银子。但是对于王成来说,这是不够的。

王成在这五天对于自己娘子的了解就是,绣儿讲究吃穿,冬天两三天换件里衣,做饭的时候调料放的特别的全。王成想幸亏自己上次在县城里调料铺子里买了一些农户不常用的调料,不然绣儿这几天还不知道在心里怎么抱怨自己家里什么东西都缺呢。

王成甚至想着,这次去县城回来以后,自己也许会吃到自己香喷喷的媳妇了。王成想着绣儿白皙的脸庞,优美地脖颈,突然脚心手心发热。王成不敢再想下去,去打了盆凉水洗了洗,这才觉得好些。

这时王张氏和王可海,走进了院子。王成赶紧打招呼,“姑姑,姑父,你们赶紧进屋,屋里暖和。"

王张氏和王可海也不跟王成客气,王可海直接进了屋,而王张氏就直接进了灶房。

路痴王秋刚和自己的大儿子王伯山回到家,见自己的大舅子正在等着自己,自己媳妇和孩子他舅妈已经帮忙做饭了。

王秋刚的媳妇王杨氏和她大哥的关系特别的好。王杨氏的娘家穷,王杨氏是因为出不起陪嫁的银子,自己决定嫁给王秋刚的。因为那时的人们都在说王秋刚是傻子,看上去挺机灵的在自己村里都找不着家,万一以后有孩子,孩子也这样可就糟了,家里条件稍微好点,又疼女儿的人家都不会答应自己的女儿嫁给王秋刚。

☆、第十二章 王成收徒

王张氏也试着找媒婆去别人家提亲,但是都被拒绝了。

一直到王张氏托人去王杨氏娘家提亲。王杨氏的大哥和大嫂一开始都是不同意的,但是王杨氏看着常年吃药的爹,还瘦瘦小小的侄子,自己就说自己愿意。王杨氏心想,这家不要嫁妆,可以省下一笔钱,聘礼自已再留下一部分,家里也好过些,再不济自己的侄子也能吃饱饭了。

王杨氏嫁过来,王可海就把自己的三儿子也分了出去。王杨氏想贴补娘家,但是王杨氏的嫂子不同意,王杨氏的嫂子认为王杨氏贴补娘家会引起婆婆的不满,而且本身王杨氏就没有嫁妆,在妯娌里面地位就不高,成亲以后贴补娘家也会引起王秋刚王可海等人的不满,王杨氏的嫂子可不愿意小姑子为了娘家,过不下去日子。

因此,王杨氏的娘家大嫂在王杨氏刚成亲的时候,不过节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来王秋刚家里,她就怕王家的人们认为王杨氏的娘家是来占便宜的,造成小姑子的日子不好过。直到近几年,王杨氏娘家的日子好过了,才让孩子们来的勤快一点儿。

王秋刚见这次不仅大舅子,王杨氏的嫂子来,而且王杨氏的二侄子杨超也来了。王秋刚心里有点纳闷,因为一般王杨氏的娘家来人,一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