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棚蔬菜技术学习、攻关小组,跟着技术总顾问老药子,系统地学习种植技术。
老药子来了,薛向算是彻底省了心,大棚蔬菜说起来是他薛某人主持起来的,其实也就提供了一个初步思路和物资支持,说到底,还是老药子这个民间植物学家一把手弄出来的。再加上,靠山屯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业已成熟,在萧山县,由老药子这个技术总设计师,加上薛向这位一言九鼎的书记无原则无底线的支持,要翻版一个大棚蔬菜基地,难度无限趋近于零。
这不,十月底的时候,按老药子的要求平整完土地,就开始搭建大棚,大棚搭好后,再在上方覆盖按老药子要求特制的无滴膜。大棚搭好后,老药子询问了当地的口味,以及对菜蔬的偏好,便选定了若干样菜品,让薛向评定。薛向对这个那真是一窍不通,只有一推六二五,让老药子全盘策划。
选好菜种后,老药子和李四爷,以及莘庄的小两千号劳动力,便彻底进入了繁忙期,播种,控温,调湿,合理利用棚气,控药防虫,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麻烦事儿,辛庄村上千号劳动力,又都是第一次折腾这个,再加上这规模也不似靠山屯第一次折腾,只有十几亩地,十几个人就照料过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雪山野趣
莘庄全部的农田,总计二千多亩,全都改种了大棚蔬菜,规模大得吓人,可参与劳作的菜农的手却生得吓人,多亏了老药子日日督促他那个临时拼凑,亦是俗称的技术支援团队,分批分队的给菜农们上课,才勉强支应住局面。
即便是这样,两个月下来,也把老药子累够呛,亏得老头儿是中医世家出身,调身理气的本事那是一流,才得以撑过去,要不然,换了别的老药子这大岁数的老头儿,非一家伙给累过去不可。
俩月时间一晃即过,眨眼,就到了十二月上旬。
这日,薛向为给老药子解解乏,便叫上邓四爷,拉了老药子一并进了天荡山。对老药子这种老山客来讲,最好的解乏方式并不是睡觉休息,而是入山。
果然,一入山林,老药子好似又活过来一般,整个人精气神都变了,邓四爷亦是如此,俩老头拼命地耸动着鼻子,贪婪得呼吸着大山的空气。其实,也难过二人如此模样,现下,靠山屯的金牛山封禁已有数年,数年进不得山林,这对俩老山客而言,无异于酷刑。
时下,虽已入深冬,北地极寒,又多雪,这会儿深山里亦是白茫茫一片,难以见到什么颜色,其实单论色调,和山外无异,可俩老头子还是兴奋得难以自已,抗着老棉衣,踩着厚厚的积雪,嗖嗖嗖,却是蹿到了薛向的前头。
大雪一夜,山林尽没。草树皆白,行了个把小时,不但没见着什么颜色,便连野物也一直没瞧见。薛向的肚子却咕噜咕噜,叫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