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又开始进行,在数日后,胡大郎胡梧之弟兄上表,称国家初建,受恩深重,恳求辞官归里。
赵镇并没挽留,而是准了。这一消息很快惊动整个汴京,很多人家开始在思考,赵镇这个做法是为了什么?
和外面人的纷纷议论不一样,胡府内还是一样地平静。王氏坐在炕上,逗着最小的孙儿,这个孩子今年不过三岁,长的虎头虎脑的。王氏一逗他,他就格格笑。王氏亲了亲他,面上笑开一朵花。
邹蒹葭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拿着东西:“娘,这是要带回去的一些东西,您瞧瞧。”
王氏把有些发困的孙子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拍着:“这么点小事还要来问我,你说了算。”邹蒹葭抿唇一笑:“娘这回回家乡,还不晓得……”
“你说你二婶子她们?她们的嘴脸我都能想象得出来,不过呢就算你姊姊不说,我也要回趟家乡。现在胭脂做了皇后,你二婶子她们还不晓得多么嘚瑟呢,地方官可再弹压不住了。等我回去,好好地弹压弹压,杀杀她们的气。免得她们给你姊姊闯祸。”
邹蒹葭又是一笑,丫鬟已经走进:“夫人,吴夫人前来拜访。”邹蒹葭站起身:“只怕是来告诉信的。说来娘您也曾见过那小娘子,生的美貌之外,也是知书达理的。”
“嗯,和你二姊姊一个品格!”王氏点头,邹蒹葭又是一笑走出门往前面厅里去。
赵胡两家走的很近,吴氏又是个热心肠,这一回是邹蒹葭为小叔子挑媳妇,挑中赵五娘子婆家的一个堂妹,这位小娘子今年十五,生的花容月貌,教养极好。
邹蒹葭看过之后又和王氏说过,就请吴氏从中说和,上个月王氏出去应酬时,也看过这位小娘子,两边虽没下定礼,但已说了有七八分了。
邹蒹葭走进厅内,给吴氏行礼寒暄后邹蒹葭就看向吴氏:“还没请问过二婶娘,这件事,可是……”
吴 氏面色一红,轻咳一声就道:“真是为了这事来的。原本我以为这是两边都愿意的,谁知今儿再去问,她家说,前儿请了位仙姑在家里,说起这事。这仙姑就说,这 门婚事有些不妥当,嫁过去,会有口舌是非,她家左右为难了许久,见我上门来讨信,这才和我说了缘由,还说……”
邹蒹葭等着吴氏后面的话,见吴氏久久不语,邹蒹葭笑着道:“只怕我猜着了。她家定是说,像二叔这样的相貌人品家世,再寻一个名门淑女也是很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