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了,长宁公主的确是在崇政殿里帮着皇帝处理政务,杨贵妃既对皇帝认可长宁这方面的才能羡慕嫉妒恨,又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认为不能让长宁这般受皇帝宠下去。
她是不好出面对皇帝说,不能让长宁在崇政殿的,所以只能想别的办法。
她的娘家人不少,亲兄弟就有三个。
自从她受宠,杨家便也扶摇直上,现在在京中,也算是别人都惹不起的家族了。
杨家势大,自然有不少文臣愿意和杨家交好。
大周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朝会制度,但大约是三日有一次早朝,平时则是皇帝什么时候想到了,就叫来大臣们开个朝会。
在之后的早朝上,便有大臣提出皇帝让长宁公主在崇政殿批阅奏折的事情不对,并且说是要以太平公主之事为鉴,以防会出乱子。
皇帝听后,便很不高兴,斥责道:“朕对此事,自有判断。”
本来皇帝以为自己斥责了这个臣子之后,别人也就知道要怎么对待这件事情,不会再到他跟前聒噪,没想到之后接连有几位臣子站出来说皇帝让公主伺候笔墨奏章批阅奏章的坏处。
皇帝气恼不已,并不予以回答。
在接下来的几次朝会上,这些大臣便不断地说这件事,皇帝甚至因此贬黜了一位惯会投机取巧的大臣,但大臣们反对公主为皇帝奏章和代批奏章的事并没有偃旗息鼓。
皇帝并不理睬他们,反而几乎每日都叫长宁去崇政殿了。
太子这一方的大臣,在之后也就有了对策。
大家都知道皇帝字写得差,但知道皇帝如今握笔就会手抖的人却没有多少,太子也是从长宁处得知的,但他不能让此事为他人所知。
所以他只是让自己这一方的大臣说太子可以为皇帝分忧,要太子到崇政殿去为皇帝奏章。
皇帝因不太喜欢太子,并不想要太子一直杵在自己跟前给自己添堵,便没有答允此事,但也没有断然拒绝,只是说再议。
杨家因怕公主不为皇帝奏章和代批奏章之后,皇帝会让太子前去,所以一时之间倒先偃旗息鼓了。
杨贵妃之大兄杨同勋得到机会进宫探望杨贵妃时,便同她商量了此事。
杨贵妃说:“皇上如今握筷子时,有时候手便不稳,于是他更喜用勺子吃流食类的膳食,由此可见,皇上让长宁公主在崇政殿中奏章,代批奏章,可能是因为皇上自己无法写字了,看奏章也非常费眼睛。皇上的跟前,必是要人为他奏章,代批奏章才成的。同群乃是黄门侍郎,若是由他代替长宁公主,或是让惠儿代替长宁公主,都是不错的。”
杨同勋说:“娘娘所言极是,只是,太子一方,已经谏了太子前去,太子为皇上分忧,乃是顺理成章,怕是难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