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赵老师特意用五分钟解释了下。比如他带的一班一直都是理科班,二班班主任董春河带的是文科班。到时会进一步细化。“一部分人可能会被送到分校去,不过 也不太可能,去年想做就没成功。”赵老师用一种冷静到冷酷的语气轻描淡写道,“我们学校配备了顶级师资的只有四个班。”他举起一只手,“每年高考,只有这 四个班的有机会考上一流学府。剩下的就纯属自己努力了,每年都会有几个,我个人非常佩服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在不利的条件下还能考出优异的成绩。不过我们也 会尽力保证大家都有个好成绩,咱们本省本市也有好大学嘛。”
但有机会上一流的,谁愿意上二流的呢?
赵老师最后做总结:“所以考不好我的物理没什么,有人从一班下去,也有人升到一班来。说不定我跟大家只有这半学期的师生缘呢。董老师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学文科的跟着他是不会错的。董老师常在报纸上发表点小文章,小诗歌,是一个道地的文人。”
期中考成了一次对未来前程的预演和选择,这让不少人都人心惶惶。班里最近的新话题就是你去文班还是理班?
林 美是打算去文班的。理班对天分的要求很高,她很清楚自己没这个天分,所以从一开始就不打算浪费时间去追求自己不擅长的。但现在的倾向是理科班的学生是智商 高才,文科班有点上不了理科才去学文的意思。所以有很多人开始专攻物理数学,哪怕在这一科上的进步余地并不大也不放弃。
赵老师特 意把林美和郑凯这两员爱将都叫过去问下他们想选文还是理。林美痛快的说文,赵老师有点吃惊的说:“女生的脑子都好,心又细,我以后你会选理科啊。”他把她 入学以来的各种小考的成绩拿过来,就放在他的桌子上,他拿过来给她看说:“你看看你的成绩,我觉得你学理比较好。你的文科就是普普通通,英语算是最好的 了,别的你又不是特别喜欢。还是选理吧。”
林美明白了,赵老师是来动员他们选理的。
郑凯说想上理科班,赵老师就满意点头说:“那回去再努力努力,别放松。你的成绩还是不错的。”然后就先叫郑凯回去了,亲自给林美搬个凳子来,跟她很和蔼的聊天,问:“平时喜欢读吗?看报纸?读诗?”
林美挨个摇头。她在以前的这个时期倒是很着迷台言,几乎每天都要租一本,学校门口两三个小书店都办的有租书卡,还能租漫画。
但现在再去看就太“雷”了,漫画现在才画到中间,可她一般都看到结尾了。等于说都没兴趣了。对她来说以前唯一没好好做的就是学习,这对她来说是唯一新鲜的东西。所以她现在天天抱着学习不撒手也不觉得腻。
赵老师微笑着说:“你看,你学文干什么啊?你都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