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4 / 5)

答,然后凑上前,对着副驾驶座上的季成阳问,“小叔,你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朋友,介绍给我算了,我觉得我还是喜欢你这类人。”

纪忆噗嗤一笑。

季成阳连眼睛都懒得睁开来:“我的朋友?估计也会嫌你三观不正。”

“我哪儿三观不正了?我根正苗红啊,和纪忆一样,都是革命家庭出身,老一辈子都是扛过枪吃过子弹的……”暖暖巴拉巴拉说了半天,最后叹口气,“这假洋鬼子每次和我聊到中国,就有种被洗脑了的感觉,总觉得他知道的才是真相。西西,刚才听到没?竟然和我说前一阵西藏暴动的事是假的,说他看到《泰晤士》报都说是我们在借机镇压人民……”

“我没听到你们说什么,声音那么小。”纪忆坦白。

暖暖气哼哼又控诉了两句。

“国外媒体对中国有偏见的不少,”季成阳的声音冷且静,“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了解渠道少,很难看到每件事的真相。你男朋友生在国外,环境造就观念,我以前在美国的时候也经常会和人争论这些。”

“是啊,”季暖暖有些沮丧,“他们从小到大看到的就是这种新闻,根深蒂固了。”

于是,车内的话题,就从小情侣的观念争执,讨论到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

司机也是个标准的爱国好青年,听季成阳讲这些,时不时也会义愤填膺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愤慨。季暖暖的男朋友听不懂,还以为几个人说着和自己无关的事,低头把玩着自己的黑莓,收发公司的邮件。

那边,被女朋友控诉着的男人,在飞速打字,回复着工作安排。

这边,季成阳已经说到了记者工作的重要意义。

“就像没见过南京大屠杀的外国人,没看到史料照片,是无法相信有这种残忍的行为。同样的,还有94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没有记者去客观报道,也没人敢相信,一百天左右就死了近百万人。”

“我看过一个记者的回忆录,说得就是卢旺达屠杀现场。”

纪忆想起那个战地记者描述过的屠杀场景:脚下根本没有路,必须踩着死尸前进,每一脚都像踏在吸满水的海绵上,甚至能听到骨头不断被踩碎的声音。

“jabsp;pie。”季成阳说出了那个战地记者的名字。

“嗯。”纪忆也记得是这个名字。

季暖暖看这两人说着自己不知道的事,有种被抛弃的感觉,忍不住抱住纪忆的肩膀,连连抱怨:“不带你们这样的……我和你们是一国的啊,我们把这个假洋鬼子踢下车吧。”

纪忆笑,轻轻推她,让她收敛点。

司机听热闹听得都快不会开车了……

他们坐得这辆车,因为特意绕道接了纪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