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商,底下的一众富商早已被感动的稀里哗啦。
一方面是皇后如此美人梨花带雨惹人怜爱,另一方面是她的讲述的确感人肺腑。
听见郑皇后发问,富商们齐声叫道:“可以给。一定要给。必须得给!”
郑皇后点点头道:“好。本宫今ri就先捐出我这对龙凤玉镯,起价就从一文钱起。各位善长仁翁可以任意出价,上不封顶价高者得。”
郑皇后从手上取下龙凤手镯放在拍卖台上,没等宣布竞价开始,已经有一个富商张口叫道:“我出五百贯!”
他自以为自己大方,没想到所有的富商都对他投以鄙视的眼神。皇后所戴的龙凤手镯你就出五百贯?立刻就有人叫道:“我出一千贯!”
好吧。任谁也不知道,那手镯是梁薪顺手从沈纯阳家里拿来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皇后戴的手镯。至于价格嘛,顶天了值五百贯。
ps:求收藏啊。求红票啊。求书评啊。求各种求啊求大家别让本书掉出历史分类的点击榜吧,我好喜欢呆在上面的感觉。
山东的大旱丝毫没有影响到汴京。繁华的汴京城酒楼茶肆依旧是riri爆满,金燕街上的ji.院仍然夜夜笙歌。
西厂内。梁薪与曹元正一起熬了一整夜终于整理出一份名单,第二ri西厂铁骑四处出动汴京城内包括城郊的豪门大户全都接到了一封来自于西厂掌印提督内侍省都知梁薪的邀请函。
邀请函里没有说任何具体的事物,只是讲明后ri到汴京一品楼小聚。
要说梁薪的名号在汴京还是挺响亮的。一个二十高出头的内侍省都知,一个才华横溢的太监,一个收回儒、顺、檀三州的能臣。如此人物出函邀请,富商们纷纷觉得很有面子。
要知道古代与现代并不相同。古代讲究士农工商,其中商排最后。在古代人的认知当中,商人投机倒把买低卖高浑身充满了铜臭味。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普通老百姓,几乎人人都看不起商人。
所以说古代的商人是痛并快乐着。他们物质上尽享奢华,但是地位上却一直被人看贬。他们很想脱离这样的认知,但是几百年积累下来的观念又岂是轻易能够更改的。
汴京城中。几乎每一个富人见面聊天都会下意识地把话题扯到内侍省都知邀请函上去。大家的对话几乎都是“哎呀,xxx好久没见了,近ri来在忙什么呢?”“也没忙什么,就是昨ri接到内侍省都知梁薪梁大人的邀请函,正在烦恼赴宴时该带哪个小妾,穿哪身衣服,准备什么礼物呢。”“梁大人的邀请函?哎哟,我也得得了一张,也在烦恼呢到时候咱们一定要好好喝上两杯啊。”“好好好……一定一定。”
如果要是两个富商遇到一起时其中一人说他没有那邀请函,另外有的那个人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