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7)(3 / 6)

仍旧不敢懈怠地努力。

经年累月地积累,才有今日成就。

如果这种差距能被苦功抹平,那所求的仙途才是笑话。

妙烟很确定,对方一定用了非常手段。

何青青笑容消失,从她身边走过。

我会知道的。妙烟说。

何青青明白她在说什么。

时间匆匆过去,自己已经拜了师父,修了新术法,得了新法器。

那首曲子像一根稻草,她攀着稻草上了岸,草的使命便完成了。

她向前拼命奔跑,偶尔回头,只能隐约望见那个人立在月光下的影子。

唯有妙烟,还活在那场风雪中,画地为牢。

第114章 一见如故

宋师兄, 咱们好像来早了。纪辰左顾右盼,前后只有一片晨雾。

天空才泛起薄薄的冰蓝,月亮的残影还没消退。

宋院一行人已经装备整齐, 守株待兔。

此地是一处三岔路口,也是青崖诸生前往主峰的必经之路。

道旁有座山亭, 名作百花亭, 春日里繁花盛开, 它藏在花丛深处。

华微宗内门弟子常结伴来此,嬉游赏景。

可惜如今寒冬萧瑟, 不见浮花浪蕊,只余积雪皑皑。

宋潜机坐在晨雾弥漫的亭中:不早,他很快就来。

子夜文殊, 子夜练刀,练毕打坐修炼,卯时收功。

然后拿出随身携带的小册子, 开始认真地写日记, 一般半柱香写完。

若非半路遇险、重伤,或其他紧急情况, 他就保持着这样无聊又规律的作息。

宋潜机好奇那本日记,却不曾偷看过。

那时他们虽然同行,但关系时好时坏,他怕看到子夜文殊在小本本上画圈, 咒他早死。

宋潜机曾一度以为,大门派的大弟子都像子夜文殊这般。每日梳理修炼心得, 是一门必修功课, 回家师父会检查。正经人都写日记。

后来才知并非如此。

蔺飞鸢弯腰给他整理礼服的衣摆, 像个本分的护卫队弟子, 却凶恶传音道:

我一针一线绣的,别压出褶子!你坐端正行不行,你以为你在宋院种地啊?!

宋潜机认错:抱歉。

他挺起脊背,下巴微抬,撑起前世大能的架子。

不多时,忽听见一声轻唤。清脆的少女声音,如鸟鸣打破寂静清晨:

宋师兄,是你吗?

紫云观观主没有来,骊英带十余位紫云观弟子赴宴。

行至百花亭,隔着淡淡寒雾,望见亭中人。

那人模样没大变,侧颜依然俊美,个头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