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4 / 7)

徐复也是名门出生,祖籍襄阳,徐家也是前朝就传承下来的名门望族,历代书香,族中代代都有进士出仕为官,徐复天性聪明,不过更多的心思并不放在科举上,而是放在那时候大家都以为的奇技淫巧上,他十多岁就做出了可以自己动的玩偶,还根据古籍上的记载,搞出了一个可以自己滑翔数百丈的木鸢。徒景年上台之后,对科举开始改革,他一举考上了举人,然后虽说只是中了三榜同进士,却顺顺利利地直接进了工部,很快脱颖而出,几个发明搞出来,徒景年很快注意到了他,不过十年时间,就做到了工部右侍郎的位置,叫人侧目不已。

徐复成了太子的老丈人之后,徒景年直接将他调到了皇家科学院做机械动力学院的院长,然后又封他做了开远伯,徐复本来也没有太多的争权之心,如今更是一门心思搞科研,成果很是喜人。

何瑜已经翻不起什么风浪来,徒景年的改革之路依旧顺利前行,随着欧洲人才的快速引进,还有本朝人才地不断培养出现,皇家科学院已经初具雏形,每年申请的各种专利,已经是一个比较夸张的数字。尤其,科学院的生化学院连几种普通的抗生素也搞出来的,再次成功地提升了国民的生存能力。当然了,对于抗生素,徒景年还是保持着比较谨慎地态度的,滥用抗生素,可不是什么好事,虽说见效快,但那也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是中医的一些理念比较符合徒景年的想法。因此,太医院虽然引进了一些西医的疗法,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徒景年还是更加信任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太医的。

于此同时,大晋跟如今的一些欧洲国家也建立了长久的经济政治往来。经济上自然是互相贸易,虽说贸易顺差比较严重,但是欧洲那边也是毫无办法,大晋这边出产的东西品种丰富,物美价廉,本国的产品确实竞争不过,因此,只得加倍地压榨殖民地,导致了殖民地不断有人揭竿起义,陷入了另他们焦头烂额的四处灭火,不断镇压的境地。因为殖民地的利益就那么多,几个殖民国家已经在大西洋那边打成了一团,因为大晋的火枪火炮等武器非常先进,采购又比自家研发生产便宜,大晋为此直接将原本淘汰下来的军火全部加价卖了出去,在一边恨不得摇旗呐喊,让他们打得更加激烈一些才好。

在欧洲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大晋的移民已经到了澳洲和美洲,澳洲那边正经地地广人稀,大晋的移民都在那边开发了一段时间,连城市都快建立起来了,才算是遇上了土著,那里的土著还算是比较友好,当然,也是大晋一贯的作风,先达成友好贸易关系,再直接通过联姻之类的手段教化一番,人家也不会宁可餐风露宿,不愿意高堂华厦,跟那些被流放到澳洲,对当地的土著总是以刀枪相见的欧洲人相比,自然是大晋占了绝大的优势,顺利落脚。

阿阳紧跟在阿明之后也娶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