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重臣皆因此与袁世凯反目,北洋内部分崩离析已是到了边缘。
起初还有一些北洋官僚抱着观望心态,哪里知dào
国内反帝制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西南诸省纷纷独立。即便如此,北方的希望还都寄托在四川、湖南的一战上。只要北洋军能击溃护国军,这件事尚且还有回旋余地。
然而恰恰是掌握决策权的几个人物,在这个时候萌发出倒袁的野心,希望在逼退袁世凯之后,趁着北洋混乱之际坐收渔利。于是暗中授意前线作战部队消极应战,甚至出现在湖南的吴佩孚与蔡锷彼此私下通电十多封的滑稽现象。
许多教科书上都称是在蔡锷英明指挥之下击败了吴佩孚,事实上蔡锷当时手中的部队多是临时拼凑起来,滇军、川军、黔军都有。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兵员素质,都远远没有吴佩孚麾下的北洋军精锐。
根据后来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包括吴佩孚与蔡锷私下互通的电文原件,北洋军真zhèng
战败的原因是吴佩孚根本不想打赢这场战争。具体原因一部分还是二次革mìng
时遗留下来的问题,吴佩孚没得到湖南都督一职,积怨在心;另外一部分则是受了曹锟的指示。
综上所述,袁肃心里很清楚袁世凯称帝最大的阻碍还是来自北洋内部,迟早是要有一场大战役,不管是针对南方反帝制的军队,还是针对北洋内部的反对势力。他手下目前三个旅的人马虽然有一万三、四千号人,但远远还算不上能应付大阵仗。
在这个兵权即实权的年头,又有谁会嫌弃手下人马太多?
如今有中央zf的支持,麾下产业也能提供经济上的支持,扩编军队易如反掌。
中央陆军第十师这个番号实jì
上不能满足袁肃的需求,一个师满打满算顶天只能编足两万人。更何况中央师的建制早就有了明文规定,下辖三个旅九个团,正常来算只有一万五千人,正好就是他现在手里三个旅的人马。
换言之,中央zf无非是要把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统一起来。
思来想去,在八月十二日这天,袁肃专门回了一封电文到北京总统府,专门呈报了关于中央陆军第十师编建的事宜。他表示自己会按照中央军的制度来编制第十师,但是第十师只是做为新番号新建制,与自己麾下三个旅并无直接关系。他称自己有计划将麾下现有的三个旅组编成中央陆军第一兵团,成为拱卫京畿的“近卫军”,并且还故yì
将“近卫军”错打成“禁卫军”,好让袁世凯有所领悟。
不难想象,袁世凯做事向来是老谋深算,称帝的念头只怕不是一天两天,又或者是临时心血来潮、有感而发。据说袁世凯早在满清退位前后那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