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邓铿先发了一封电报到惠州,让黄兴和陈炯明做好接应工作。当天晚上这批军火就运达了惠州,惠州革命党人接过这批美式步枪,一个个都欣喜不已,彷佛革命大业已经完成一半了似的。
不过当黄兴打开子弹箱时,却忍不住皱了皱眉头,对一旁的廖仲恺说道:“仲恺兄,这子弹似乎有点少呀。”
廖仲恺问道:“有多少子弹?”
黄兴说道:“电报上说一共只有五十万发子弹。平均给两千支步枪的话,一支枪才只能配一百多发。而且咱们肯定要先熟悉一下美式步枪的性能,实弹练习要消耗一些子弹,起义的时候不太够用吧。”
廖仲恺并没有感到什么诧异之处,他说道:“这还不够吗?第一次筹划起义时,你不是才说十颗子弹就够了吗?”
黄兴心中好气,跟不懂军事的人谈话真是麻烦,他叹道:“那是在广州,可我们现在是在惠州呀。惠州根本没有军火库,我们从这里行动,一路向广州进攻,途中没有补给,只怕到广州时大家只剩下一支空枪了。更重要的是,这美式步枪的子弹型号与咱们中国的子弹型号完全对不上,就算咱们占领了军火库也无法补给呀。”
廖仲恺沉思了片刻,却想不出任何办法,反问道:“那现在该如何是好?”
黄兴想了想,道:“现在没办法,只能发电报问问震之,看看他还能不能搞到弹药。如果不能,我们也只能尽量从省了。”
廖仲恺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十二月初,由吴绍霆号召同盟会干部,再次来到惠州开会。
吴绍霆这次之所以主动联络开会,是考虑到给了同盟会两个月时间搜集各方面信息,应该有所结果了。他赶赴惠州途中,心中暗暗做出决定,如果同盟会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什么都没做,自己很有可能会放弃接受同盟会的领导,选择自己单干。这很容易理解,和一帮空谈主义者在一起磨蹭时间,有什么意思?
不过这次会议总算没让他失望,陈炯明、胡汉民、朱执信等人都详细的登记了广州附近民团的情况,另外也已经与沙洲海盗联系上了。非但如此,负责外联的倪端、胡毅生也顺利说动了第二标标统莫擎宇。
当然,莫擎宇还是比较谨慎的,他通过胡毅生带话是由第一标先行动,第二标在从中策应。并且做出了承诺,只要西郊军营起义成功,他绝不会做缩头乌龟,必然协助第一标进城,同时还负责压制骑兵营。
莫擎宇亲自画了押,以示决心。这一点增加了大家的信任。
吴绍霆在散会之后,与倪端,陈炯明、黄兴、关仁甫、黄明堂等人详细讨论了进攻广州城的策略。当晚,他们六个人都没睡觉,一直推敲到了第二天早上,总算制订了一套比较靠谱的起义计划。说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