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北方诸省的政治问题,大家都有相同的观点,中央政府成立之后再逐步完成北方诸省的政治改革,普及省谘议局和县市谘议局。而在政治改革完成之前,各省可以遵照现状。
在谈到定都和国家政治结构时,冯国璋倒是很大方的让出南京成为国都,不过国家结构却主张按照中华民国现行的制度,拒绝施行联邦制。他的心思一直放在中央政府上面,自然希望中央政府有高度的集权,而不是让下面各省逐步分权。
“联省自治”是执政府成立之初所主张的国家结构,差不多是联邦制的典型。而这个政治理论最早是由梁启超本人提出来的,很多资产阶级政治家们也认同这一点,因为国内各省军阀割据,早已经是自成体系。可是眼下南北一统,中央政府完全有实力完成集权政治,即便梁启超还有联省自治的认知,可下面的人未必还会赞同。
梁启超并没有急着做出定论,毕竟这件事还要考虑吴绍霆的意见,他表示此事可以在正式国会召开时公开讨论,无论联邦制还是集权制,都要看人民的意思。冯国璋没有继续纠缠在这一点上,他对国家结构的认识不算深刻,只不过在力所能及之内会去争取,如果真的争取不到也就勉强凑合过了。
会商结束的当天,冯国璋、徐世昌在武汉正式宣布成立北洋公党,冯国璋出任第一总理,徐世昌、黎元洪为理事会副总裁。北方诸省但有北洋旧人者,皆通电宣布入党,其中包括安徽督军倪嗣冲、江西督军李纯、前浙江督军卢永祥、山东督军靳云鹏、河南督军田文烈、直隶督军朱家宝。不过陕西督军陈树藩、甘肃督军张广建以及东三省的军政要员皆未表示加入北洋公党。山西督军阎锡山甚至公开表示无党主义。
同样是在这一天,执政府内务部的南京行营代表团正式赶赴南京,筹备定都和国会重组事宜。国民共进会、进步党、北洋公党以及其他小党派纷纷开始活动,为正式国会席位到处组织拉票活动。
按照武汉会商的决定,国会要在一个月内之内决定众议院席位,因此各省谘议局忙碌不已,那些谘议局还未完善的省府则在三五天的时间里仓促组成谘议局,开始统计各省的选票。事实上真正履行规范选举的并没有多少省,候选人还是那么几个,统计票数也是草率处理,有些地方的选民甚至还不足数十人,大家仅仅是走过场而已。
执政府对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都知道中国国民的选举意识并不健全,基层老百姓甚至连谘议局的大门都不敢进去,认为选举只是大老爷们的活动。
到了九月十日,内务部拟定了迁都方案,安排执政府各个职能部门陆续向南京转移,时间从九月十五日一直进行到十月十日,前后一共二十五天时间。南京方面的接应工作早已开始准备,在内务部的代表团未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