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身世复杂的弱女子,除了恩情之外自然而然也是渴望着爱情。而她与蔡锷之间是相知志诚的爱情,而这两者加在一起恰恰正是“恩爱”。
“这些日,让你受苦了,唉,你总是不肯听我的话,叫我如何安心呢?”蔡锷握着小凤仙的手,充满怜爱的说道。自从手术结束恢复之后,每天他握着小凤仙的手都深刻的感到这只小手又瘦弱了几分,今时今日这种感觉犹在,心中酸楚和感慨制止不住。
“你受的苦比我多多了,我所做的也只是希望你能少受苦。现在快九点了,我去给你弄一些好吃的。早上还是吃一些玉米粥吧,另外我炖了乌鳢汤,中午时再吃,乌鳢汤最能润肺补身了。”小凤仙笑着说道。
“以前你从来不会下厨房,没想到你随我来日本治病,反倒累你做这些事情。”蔡锷叹了一口气,十分感动的说道。
“其实我现在才发现,料理厨艺也是一门学问,这两个月来我在日本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哪怕回国了我都能好好的照顾你。”小凤仙一点也不觉得不好,她反而沾沾自喜的说道。
就在这时,病房外的走廊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没过多久病房门就被急促的敲响了。不等蔡锷回话,门外的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推开了房门。来者是一个与蔡锷年龄相仿的男子,身穿着笔挺的中国传统长衫,脸上带着兴奋之色,手里还捏着一份电报抄纸。
蔡锷看了对方一眼,淡然一笑的说道:“韵农兄,今日又有什么好消息?竟让你如此振奋开心,我猜一定是国内大局已定了?”
来者正是与蔡锷、蒋百里齐名并称“陆士三杰”的张孝准。
张孝准(1881年~1925年),字韵农,号运隆,长沙县沙坪乡赖家屋场人,七岁入乡塾读书,十七岁在王先谦家任塾师,为王赏识。得王赞助,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留学日本成城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士官学校步科工兵班,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毕业时与蒋方震、蔡锷同列前三名。次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张孝准回国后,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幕,又经过徐世昌的保送,远赴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四年,除精通日语外,还懂德语、英语,在当时留学生中颇不多见。
“陆士三杰”之中,张孝准的名声远远没有蔡锷、蒋百里之大,但是论起才学张孝准绝不在蔡锷、蒋百里之下,只可惜张孝准早年没有像蔡锷那样大展拳脚,又因为英年早逝而未曾赶上抗日战场上建功立业,因此才在历史上甚为低调。
当年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生有日本人三百余人,中国留学生四名,泰国等国留学生若干名。然而第一名被中国留学生蒋百里拿了,天皇的赐刀也归中国。日本史官普遍感到颜面尽失,谁知接着宣布第二名还是中国学员蔡锷。在宣布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