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旧派人物,以及北洋政府时期的宿老们,同样对北京事件拿捏不准。虽然表面上看去这次是事出有因,像张汉举那样在北京大本营放肆的人的的确确应该严惩不贷,可谁能辨别的清楚这是不是吴绍霆另有心机呢?
历朝历代开国领袖最忌讳的就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功臣,几乎没有任何朝代不为这件事而经历过大动作。以吴绍霆这种年轻又富有野心的统治者,自然不会容忍官僚集团对其统治地位的威胁,北京事件很有可能只是一次小试牛刀。
北方诸省的军政长官们多多少少都有顾虑,一边派人到处打听消息,一边积极联合省内省外的盟友势力,无论如何都要保全自己的地方势力。
而在这些人心惶惶的省中,反而要数西北甘肃最为担心。掌控西北军事力量的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马家军,尽管之前蔡锷、韦汝骢在兰州整顿北方第二集团军军务,将马家军的五个师整编为两个师,编入北方第二集团军序列之中,可这并不代表中央政府真能完全掌握马家军的统辖权。
尤其是青海马家军,地方土皇帝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要不是迫于北洋政府衰弱、北方诸省纷纷倒戈,他们是绝不会轻易向南京中央政府低头。
西北四马虽然分为两个派系,但可谓是渊源同处,青海马家和宁夏马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看上去貌合神离、各自为政,不过却尽量保持着双方利益均衡,并且互不侵犯。
两地马家军之所以对这次北京事件敏感异常,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情况与东三省的情况竟有惊人般的相似之处。马家军与奉系军阀几乎都是草莽出身,中央政府在东北设置了北方第一集团军,在西北设置了北方第二集团军。
发生在四月份的东北三省“兵谏事件”,这正是西北马家军所有人的心里写照,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同样会采取这样的行动,甚至会比奉系军阀做的很狠。
可是东北三省的“兵谏事件”最终失败,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整个奉系军阀被瓦解,许兰洲、冯德麟等人全部遭到架空,整个东北三省的军队全面受到中央政府的监管。
此事当时就已经对西北马家造成极其沉重的影响,他们忍不住猜测中央政府下一步会不会就是来对付自己?这个可能并不小,从北方第二集团军的军务整顿就能看出这一点,一旦中日战争偃旗息鼓之后,元首吴绍霆只要再次下令调整北方第二集团军的军务,完全可以像对付奉系军阀一样,如法炮制的对付西北马家。
而这次发生在北京的整顿事件,更是让西北马家感到忧心忡忡,吴绍霆连自己的亲信倪映典都能下手,并且单单通过一次小小的官僚子弟作风问题,把整个北京、天津都闹得鸡犬不宁,故意打压的痕迹实在太明显了。
对于西北马家来说,他们不仅是